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7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12篇 |
预防医学 | 17篇 |
药学 | 136篇 |
中国医学 | 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5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36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贵州威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威门药业)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药物研究所完成了头花蓼指纹图谱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采用国际公认的控制中药或天然药物最有效的手段———指纹图谱,对同产地和不同产地的头花蓼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对其共有峰和非共有峰面积进行了标定和确定,探索出了一套简便、快速、稳定、可靠的头花蓼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的“头花蓼”指纹图谱,真正做到了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保证了头花蓼单方制剂热淋清颗粒质量的稳定、可控,从而为头花蓼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为热淋清颗粒走中药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5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珠芽蓼止泻胶囊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方法:采用CLC-ODS C18柱(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10∶90),检测波长272nm,流速1ml/min。结果:没食子酸进样量在0.0805~0.8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1.97%(n=6)。结论:HPLC法结果准确,可为珠芽蓼止泻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 研究民间药材血三七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测定方法评价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1,槲皮素-3-O-α-D-呋喃阿拉伯糖苷(2,根皮苷(3,没食子酸(4,(2R,3R-5,7,2',5'-四羟基-黄烷-3-醇(5,儿茶素(6,原儿茶酸甲酯(7,没食子酸甲酯(8,lyoniresinol(9,反式阿魏酸(10,原儿茶酸(11和绿原酸甲酯(12。化合物2~7,9~12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抗坏血酸(VitC,化合物8的抗氧化活性较弱。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2~3,5和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12均有一定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结果 从掌叶大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0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其中15个化合物:过氧化麦角甾醇(Ⅰ)、β-谷甾醇(Ⅱ)、大黄酚(Ⅲ)、大黄素甲醚(Ⅳ)、大黄素(Ⅴ)、芦荟大黄酸(Ⅵ)、大黄酸(Ⅶ)、反式1,2-二苯乙烯(Ⅷ)、反式桂皮酸(Ⅸ)、没食子酸(Ⅹ)、丹叶大黄素(Ⅺ)、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D-葡萄糖苷(ⅩⅡ)、大黄酚-1-O-β-D-葡萄糖苷(ⅩⅢ)、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ⅩⅣ)、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ⅩⅤ)。结论 其中化合物Ⅰ、Ⅱ、Ⅷ、Ⅸ和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7.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6,4(1):38-38
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生用,或制熟、酒炙用。 相似文献
58.
59.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31)
目的探讨枫蓼肠胃康分散片联合泮托拉唑对乙醇损伤的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体外培养的GES-1细胞样本,以浓度为4%~8%的乙醇培养液培养2~5 h,建立稳定的乙醇损伤胃黏膜GES-1细胞模型。将损伤细胞分为枫蓼肠胃康分散片联合泮托拉唑组(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在100μL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基中加入联合组和泮托拉唑组的GES-1细胞,持续培养24 h,利用MTT方法测定细胞活性。结果GES-1细胞于7%乙醇培养液中培养3 h后,细胞抑制率为40.00%,为最佳胃黏膜损伤模型;联合组不同药物浓度下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泮托拉唑组(P均<0.05)。结论枫蓼肠胃康分散片联合泮托拉唑在较低剂量时就可以保护受损GES-1细胞,联合应用较泮托拉唑单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头花蓼地上部分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2E, 16E)-12, 16-二十碳二烯酰基]-2-[(E, E)-7, 11-十八碳二烯酰基]-3-硬脂酰基甘油(1)、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2)、植醇(3)、β-谷甾醇(4)、山柰酚(5)、原儿茶酸乙酯(6)、对羟基苯甲酸(7)、没食子酸乙酯(8)、5, 7-二羟基色原酮(9)、3-甲氧基槲皮素(10)、没食子酸(11)、N-反式咖啡酰酪氨酸(12)、β-胡萝卜苷(13)、槲皮苷(14)、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16)、2″-O-没食子酰基槲皮苷(17)、槲皮素(18)、2″-O-没食子酰基陆地棉苷(19)、杨梅苷(20)、短叶苏木酚酸乙酯(21)、短叶苏木酚(22)、槲皮素-3-O-(6″-O-反式阿魏酰基)-β-D-吡喃半乳糖苷(23)、酒渣碱(24)、鞣花酸(25)。结论 化合物1~3、7、12、21~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