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09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21篇
  1篇
中国医学   44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 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 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临证用药特点,并结合临床验案进一步阐述其遣方用药思路。[结果] 黄氏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多从肝脾论治,病机多与“土虚木陷”相关。《四圣心源·妇人解》共11篇,方剂20首,用药频数最高者分别为甘草、桂枝、茯苓、芍药、丹皮等,体现了黄氏注重培土疏木、兼以行血化瘀、善用温阳之品的用药特点。其方药应用于临床中疗效显著,如以桂枝姜苓汤补中暖脾、疏肝调经治疗脾虚肝郁之月经先期者,以豆蔻苓砂汤开郁降浊、和胃止呕治疗脾虚湿盛之妊娠恶阻者。[结论] 黄氏在遣方用药上重视中气,贵阳贱阴,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重视肝脾、扶阳为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气象学视域下南宋两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续添与气候变化的联动关系。[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南宋续添方剂与《局方》的整体差异;通过史料考证,归纳两宋尤其是南宋气候变动的特点;基于以上文献及数据,探讨南宋《局方》续添方剂与气候变动的相关性。[结果]绍兴续添方、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体现出与《局方》整体的显著差异,也表现出与气候变动的显著相关性。在时间上,两次续添分别发生在两次重大气候变动的中后期。在方剂选择上,绍兴续添方体现为对寒湿气候的响应,以寒湿为病因、病机、主治的续添方剂最为突出,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体现为对大量自然灾害及沙尘气候的响应,以虚证为病因、病机、主治的续添方剂最为典型。[结论]绍兴续添方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均受到气候变动的显著影响。从气候变化的角度阐述《局方》续添方剂的特点,丰富了医学史理论。  相似文献   
63.
清代御医黄元御,一生著作颇丰,详细论述了理、法、方、药各部内容。其理论观点独特,体系完整。因此,近年来黄元御学术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四圣心源》是其学术思想的精华,书中以重阳、重中气思想为线索阐述了病机及治疗思路,在治疗热证方面亦有明显的温阳、调中色彩。其对热证病机认识可概括为"以阳气为本,中气为轴,区分上下,兼顾津液"。  相似文献   
6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世举 《中医研究》1991,4(3):11-13
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前期方剂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对后世方剂学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书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地位。认为它堪称我国药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药典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在方剂学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防风通圣颗粒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防风通圣颗粒低、中、高剂量组(270、540、1 080 mg/kg)和左西替利嗪组(0.45 mg/kg),每组1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与氢氧化铝悬液的混合液制作大鼠慢性荨麻疹模型。初次免疫后第6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4天。给药结束后采集腹腔肥大细胞,中性红染色后立即镜检,计算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和抑制率。腹主动脉取血,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制备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升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率增加,血清IgE含量增加,IFN-γ含量减少(P<0.05, P<0.01);与模型组比较,防风通圣颗粒各剂量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率降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比率减少,血清IgE含量降低,IFN-γ含量增加(P<0.05)。结论防风通圣颗粒对卵白蛋白诱发的大鼠慢性荨麻疹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调节血清IgE和IFN-γ水平等有关。  相似文献   
66.
从岩青兰Dracocephalumrupestre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得6个化合物,经四谱(UV、IR、MS、NMR)及理化性质测定,分别鉴定为:北美圣草素(Ⅰ),北美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Ⅱ),木犀草素(Ⅲ),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甙(Ⅳ),熊果酸(Ⅴ)和三十三烷(Ⅵ)。  相似文献   
67.
邹世洁  邹外一  王琳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44-945
太平圣惠方》(简称《圣惠方》)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探讨了《圣惠方》舌象的特点,并与其它舌诊源流研究进行了比较。方法特点,一是只研究舌象本身,而不涉及其诊断意义;二是采用频数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圣惠方》各类舌象、各种舌象与现代舌象比较,现代舌象较为重视的舌色、苔质、苔色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反之,现代舌象较不重视的舌面津液(舌干)、舌态(舌强)、舌体病变(舌生疮)、舌形(舌肿)在《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2)《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大的上述各类舌象和各种舌象均属可直接影响舌的功能,因而是能“强制性”引起注意的舌象。《圣惠方》中出现频数较小的舌色、苔质、苔色类舌象均属需要有意识观察才能获得的舌象。(3)《圣惠方》舌象的上述特点是因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这从其舌象总的出现频数较小也可反映。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探讨圣草酚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与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相关的机制探讨。[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 mg/kg)、高剂量组(10 mg/kg),建立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霉素诱导的DM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试剂盒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水平,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DM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病理形态炎性浸润严重,各指标提示模型组大鼠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FBG、FINS、HOMA-IR降低;肝功能指标AST、ALT、LDL水平降低,HDL水平升高;氧化应激相关指标SOD活性增强,MDA含量减少;凋亡细胞及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下降;炎症因子TNF-α阳性表达减少。[结论] 圣草酚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DM肝损伤,发挥对DM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转氨酶水平、促进脂质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少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缓解肝脏组织炎性浸润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0.
圣和散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分化异常增殖过度有关,而且与细胞凋亡有关。本文以胃癌SGC-7901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中药圣和散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