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7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799篇
预防医学   199篇
药学   278篇
中国医学   238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影响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病人发生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1至2020-12-3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5例IPN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有无MDRB感染,分为MDRB感染组(107例)和非MDRB感染组(108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转归。结果 MDRB感染组病人入院时CT严重指数(CTSI)评分[8(6~10) vs. 6(4~8),P=0.001]和降钙素原(PCT)水平[(1.7±1.4)μg/L vs. (0.8±0.7)μg/L,P=0.001]高于非MDRB感染组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MDRB感染组病人更需要营养支持(80.4% vs. 50.9%,P=0.001)、微创手术干预(88.8% vs. 64.8%,P=0.001)等治疗措施。在临床转归方面,MDRB感染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并发症(23.4% vs. 12.1%,P=0.029)和新发器官衰竭(11.2% vs. 0.9%,P=0.002),导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30.1±28.7)d vs. (17.9±13.7)d,P=0.001)]和总住院时间[(50.0±31.1)d vs. (29.0±21.5)d,P=0.001]延长。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合并胰腺外感染(OR=4.116,95%CI 1.381-12.271,P=0.011)、入院时PCT水平(OR=2.728,95%CI 1.502-4.954,P=0.001)、胰腺坏死程度(OR=2.728,95%CI 1.502-4.954,P=0.001)是影响IPN病人出现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IPN病人是否出现胰腺外感染、胰腺坏死严重程度、入院时PCT水平可评估其发生MDRB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2.
中药复方清热搽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自研中药复方清热搽剂(含柴胡、细辛、知母、冰片、薄荷等)对外感发热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小儿外感发热患1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采用腧穴复方清热搽剂搽浴治疗;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的酒精搽浴和温水浴物理降温。观察两组患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体温变化情况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6.8%,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退热起效时间及体温复常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主要症状、体征的起效时间、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积分变化等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清热搽剂是一种起效快、应用方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确切的外用新制剂。  相似文献   
993.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是由于紊体阴虚,五脏柔弱,兼之情志不调、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诱因,致气郁化火,消灼肺阴,脾胃积热,津亏液耗.肾阴不足,肾关失固,故阴虚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994.
产后外感是产后的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产后外感往往病机错杂,处方用药与一般外感不同,有其临床产后外感疾病的论治特色。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有关治疗产后外感有其自身的证治特点,如鲜明的审证求因,较完善地体现了产后外感病辨证施治的精神,提供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剂,早期治疗以免变生它证,注意饮食和日常调摄等,对后世妇产科发展及治疗产后外感病证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止咳散加味治疗的外感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外感咳嗽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止咳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止咳、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52.5%(21/40),显著高于对照的42.5%(17/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87.5%(35/40),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感咳嗽患者采取止咳散加味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96.
外感咳嗽一年四季皆可发生,虽属常见病,但经常见因治不得法而经久不愈者。刘景源教授认为治疗外感咳嗽以宣肺为第一要义,麻黄是宣肺治咳的第一要药。他借鉴前人经验,自拟“治咳八味汤”,多年来以此方加减治疗外感咳嗽疗效显著,治疗哮病发作期亦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7.
小青龙汤     
<正>本方为辛温解表剂,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方药组成:麻黄(去节)9克,芍药15克,细辛3克,干姜9克,甘草(炙)9克,桂枝(去皮)9克,五味子6克,半夏(洗)9克。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  相似文献   
998.
李妍怡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国家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中医院脑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40 a,临床善于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高山流水方由小青龙汤合四逆汤化裁而成,具有祛风散寒、温阳化饮之效。李教授临床常用高山流水方治疗阳虚外感水肿,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辛夷鼻炎丸与芎菊上清丸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者90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辛夷鼻炎丸,3 g/次,3次/d;对照组口服芎菊上清丸6 g/次,2次/d;疗程均为3天。评价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起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5.0%,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见不良影响。结论:辛夷鼻炎丸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与芎菊上清丸相当,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背部循经刮痧治疗外感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另加背部循经刮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6.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背部循经刮痧治疗外感头痛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