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02篇
  免费   1641篇
  国内免费   609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256篇
妇产科学   372篇
基础医学   539篇
口腔科学   274篇
临床医学   3973篇
内科学   2230篇
皮肤病学   454篇
神经病学   846篇
特种医学   8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3567篇
综合类   9184篇
预防医学   2590篇
眼科学   323篇
药学   4032篇
  63篇
中国医学   2004篇
肿瘤学   3295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1038篇
  2022年   916篇
  2021年   1116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857篇
  2018年   475篇
  2017年   718篇
  2016年   824篇
  2015年   870篇
  2014年   1556篇
  2013年   1614篇
  2012年   1992篇
  2011年   2095篇
  2010年   1940篇
  2009年   1862篇
  2008年   2672篇
  2007年   2271篇
  2006年   1767篇
  2005年   1996篇
  2004年   1348篇
  2003年   1243篇
  2002年   930篇
  2001年   792篇
  2000年   660篇
  1999年   471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398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性肝癌切除后复发的影响。方法利用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部分肝切除治疗的8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癌患者(其中62例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25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详细临床资料以及3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抗乙肝病毒治疗对于患者肝癌切除后复发以及总体生存的影响。结果 87例HBs Ag阳性患者全部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患者3年随访资料表明,抗病毒治疗可以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之后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提供对肝脏的保护。同时,回顾性研究也证实,抗病毒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3年癌症复发率有明显改善(50%与64%),3年总体生存率也获得显著提高(66.6%与48.7%)。结论针对HBV-DNA大于104/ml的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和术后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与手术切除联合,定期复查,严格防控耐药性病毒株的产生,可以明显延缓患者术后肝脏功能,减少肝癌复发、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对于小肝癌(直径<5 cm)而言,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可取的与手术相似的效果.我们期望了解其对复发性小肝细胞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01-2011.11月收治的61例患者根据入组标准:复发性肝细胞癌,单发,直径<5 cm.随机分为两组,26例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FA)35例再次肝切除治疗.结果 再次手术组和PRFA组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1239.60±1017.00)和(903.42±975.11)天(P =0.066).两组的无瘤时间分别为(310.23±159.50)和(278.27±123.29)天(P=0.584).再次肝切除组和PRFA组的肿瘤的大小分别为(7.34±3.16)及(5.59 ±-3.40)cm2(P=0.215),两组总费用分别为(26150.66±7923.60)和(21135±1156.76)元(人民币),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5.29 ±4.28)和(7.46±2.20)天(P <0.001).结论 对于复发的小肝细胞肝癌PRFA治疗是有效的,且优于重复肝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99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就医及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5月至8月门诊就诊的181例RA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就诊及确诊时间、科室,随诊时间间隔以及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11)岁,男女之比为1:4.2,病史为(10±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以骨科为最多(32.0%,58/181),其次为综合内科(24.9%,45/181),风湿免疫科(23.2%,42/181).而确诊科室则以风湿免疫科占大多数(62.4%,113/181),其次为综合内科(16.0%o,29/181),骨科(8.3%,15/181).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RA的中位时间为6个月(四分位间距2~15.8个月).随诊时间间隔较长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其中间隔在1年以上者达19.6%.间隔在0.5~1年者占24.4%.56.2%(45/80)的RA患者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甲氨蝶呤是患者应用最多的DMARDs,占67.3%,其次为来氟米特(46.4%)、柳氮磺吡啶(37.5%)及羟氯喹((19.6%).结论 患者在风湿免疫专科首次就诊比例低,就诊及确诊均存在时间延误,半数以上的患者未接受正规的DMARDs治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搜集300例BPPV患者的相关资料,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后电话随访一年,将完成随访228例患者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60例和未复发组168例,并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伴发基础疾病和生活相关因素情况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BPPV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经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过度劳累(P<0.01),年龄≥45岁(P<0.01)、经常出差(P<0.01)、长期使用电脑(P=0.003)、有睡眠障碍(P=0.002)、口服钙片(P=0.002)及伴发后循环缺血(P=0.025)和高脂血症(P=0.004)与BPPV复发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5岁(OR=10.20,P<0.01)、过度劳累(OR=2.612,P=0.006)、经常出差(OR=5.257,P=0.006)、长期使用电脑(OR=3.870,P=0.003)、有睡眠障碍(OR=2.612,P=0.039)、伴发后循环缺血(OR=3.411,P=0.043)或伴发高脂血症(OR=2.299,P=0.047)是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45岁对患者复发的影响最大。 结论 年龄是BPPV患者复发的最大危险因素;而后循环缺血、高脂血症、过度劳累、睡眠障碍、长期使用电脑以及经常出差也是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估氟化漆氯已定凝胶联合作用降低重度早期儿童龋(SECC)复发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SECC患儿100名,随机分为2组(n=50),实验组采用氟化漆与氯已定凝胶联合作用的方法,对照组则不使用任何药物;比较两组SECC复发率变化情况。结果:SECC累计复发率在6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12%和25.58%;12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4%和33.33%;18个月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95%和57.50%;2年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50%和72.22%;各时间点两组SECC累计复发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氟化漆与氯已定凝胶联合作用的方法可有效降低SECC复发率。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36例做化疗的肿瘤复发患者,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 CRP 值,比较其在化疗前后血清中 CRP 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36例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的CRP 检测发现,30例呈阳性,6例呈阴性,并且有19例化疗有效,17例化疗最终无效。化疗有效者的CRP与化疗前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化疗无效者血清中的CRP比化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复发患者进行化疗的疗效与血清中的CRP变化呈负相关,化疗后CRP升高预示着预后效果不好。CRP 可作为肿瘤复发患者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CRC患者根据不同肿瘤分期分为Ⅰ~Ⅱ期组50例和Ⅲ~Ⅳ期组66例,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比较化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Ⅰ~Ⅱ期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CA242水平均显著低于Ⅲ~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甲胎蛋白(AFP)、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2个月,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CA72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个月,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AFP、CA72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评估CRC患者病情、监测化疗后是否复发转移上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复发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运用显微手术治疗9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疗效和复发影响因素。结果所选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全切74例,占77.1%,次全切19例,占19.8%,部分切除3例,占3.1%;出院时恢复良好57例(59.4%),基本好转26例(27.1%),显效8例(8.3%),进步5例(5.2%),无1例死亡;随访1~3年,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恢复正常者58例,占60.4%,38例复发,其中19例再次手术,死亡3例(非手术死亡),15例拒绝再次手术,死亡6例;低级别胶质瘤复发的发生率为15.4%,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等于40岁的发生率为29.2%,明显低于大于40岁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的复发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次全切、部分切除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使手术疗效大大提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且术后的复发率与肿瘤组织分型、年龄、手术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12个月的延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遵医行为及干预后12个月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36例胃癌患者术前静脉血清CEA和CA19-9水平,分析CEA和CA19-9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36例胃癌患者中术后复发转移67例。术前血清CEA阳性率为48.5%(66/136),CA19-9阳性率为43.4%(59/136)。CEA阳性与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有关(P=0.011、P=0.018、P=0.021、P=0.024),CA19-9阳性与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8、P=0.045)。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60.6%(40/66)和61.0%(36/59),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8.6%(27/70)和40.3%(31/77),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术后复发转移率分别明显高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P=0.010、P=0.016)。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EA阳性组和CA19-9阳性组术后无瘤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EA阴性组和CA19-9阴性组(P=0.003、P=0.007)。结论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检测在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前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A19-9水平有助于提高胃癌术后复发转移和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