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56篇 |
免费 | 1107篇 |
国内免费 | 40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2篇 |
儿科学 | 68篇 |
妇产科学 | 89篇 |
基础医学 | 308篇 |
口腔科学 | 324篇 |
临床医学 | 2418篇 |
内科学 | 903篇 |
皮肤病学 | 228篇 |
神经病学 | 41篇 |
特种医学 | 31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284篇 |
综合类 | 3783篇 |
预防医学 | 4464篇 |
眼科学 | 68篇 |
药学 | 3643篇 |
36篇 | |
中国医学 | 1216篇 |
肿瘤学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6篇 |
2023年 | 506篇 |
2022年 | 574篇 |
2021年 | 740篇 |
2020年 | 608篇 |
2019年 | 421篇 |
2018年 | 218篇 |
2017年 | 353篇 |
2016年 | 428篇 |
2015年 | 449篇 |
2014年 | 853篇 |
2013年 | 735篇 |
2012年 | 920篇 |
2011年 | 1135篇 |
2010年 | 1056篇 |
2009年 | 1013篇 |
2008年 | 1205篇 |
2007年 | 984篇 |
2006年 | 988篇 |
2005年 | 936篇 |
2004年 | 712篇 |
2003年 | 581篇 |
2002年 | 532篇 |
2001年 | 444篇 |
2000年 | 329篇 |
1999年 | 217篇 |
1998年 | 207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31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42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淮南市2家医院门诊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感染率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胃镜检查采集的胃黏膜组织进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采集门诊患者102例胃组织活检标本,分离培养出H.pylori 65例,检出率63.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庆大霉素、四环素、盐酸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甲硝唑、替硝唑、利福平和呋喃唑酮耐药率分别为27.69%、13.85%、49.23%、9.23%、16.92%、12.31%、40.00%、44.61%、23.08%、38.46%、47.69%、41.54%、38.46%和7.69%。结论 淮南市2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且对头孢克肟、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和替硝唑等药物有较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通过对比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mNGS)与传统微生物培养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差异,了解mNGS在慢性子宫内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生殖中心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不孕症患者共计500例,同时取子宫内膜标本送检,每份标本均分为2份,1份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体,另1份行m NGS法检测病原体,统计治疗前两种方法检测出的病原体数量与种类、微生物检出阳性率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并于治疗后对两种方法的复检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的检出阳性率为20.80%;mNGS法的检出阳性率为79.40%,有显著性差异(P <0.05)。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共检出104例,致病菌包括: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粪肠球菌等。通过m GNS法共检出397例,除上述致病菌外,还检测出了细菌(阴道加德纳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巨细胞病毒、乳头状瘤病毒)、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在500例子宫内膜标本中,两组检测结果完全不一致的有105例(21.00%),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的有241例(48.20%),检测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 比较新型内镜检测取样器与传统取样检出软式内镜微生物的情况,以助于加强对软式内镜消毒的管理和监控,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分别采用传统内镜检测取样(对照组)培养及内镜检测取样器取样(实验组)培养对内镜中心经再处理后的软式内镜进行取样检测,比较两种取样方法的微生物检出率及检出细菌的种类、数量。结果 实验组软式内镜微生物检出阳性率(6.54%)高于对照组(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8,P=0.001)。实验组检出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取样方式相比,新型内镜检测取样器可提高软式内镜微生物洗脱率,细菌检出率及检出细菌种类、数量。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目的 探讨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超高倍显微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该院妇科患者200例,均接受微生物培养法、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病理学检测法检测,分析妇科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统计分析微生物培养法、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检测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妇科患者中,病理学检测法检出病原体176例,泌尿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率为88.00%,主要为支原体,占总数的25.00%;其次为念珠菌、霉菌、加德纳杆菌,分别占总数的18.50%、17.50%、16.00%;最后为滴虫,占总数的11.50%。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和微生物培养法的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84.00%(168/200)、82.50%(165/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1,P>0.05),其中支原体、念珠菌、霉菌、加德纳杆菌、滴虫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倍显微分析检测法检测的灵敏性为90.91%(160/176),特异性为66.67%(16/24),准确性为88.00%(176/200),阳性预测值为95....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近期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生殖道感染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状况,以便合理用药,以提高治愈率。方法 应用多媒体超高倍显微仪对561例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 病原体的检出率为84.5%(474/561),其中支原体(UU)感染率32.2%、衣原体(CT)感染率27.3%、霉菌(FV)感染率25.2%、加德纳杆菌(GV)24%、淋球菌(GC)(细胞内双球菌)5.1%、滴虫(TV)2.6%、多重感染40.3%。结论 支原体、衣原体的检测应列为妇科的常规检查。超高倍显微仪可大大提高生殖道病原体的检测率,对临床诊断、指导用药及临床观察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9.
110.
对环境施磷增加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pers.]结瘤固氮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受环境供磷水平的制约。 在广州石牌地区花岗岩发育赤红壤中,田菁以磷增氮的土壤有效磷临界水平(ppm P)为25.6(0.1 N HCL法)。 在无氮培养液中,秋植和春植田菁以磷增氮的供磷临界水平(毫摩尔P)分别为0.78和0.48,植株体内含磷量的临界水平(P%)分别为0.213和0.157。该临界供磷水平与含磷量有受季节性影响的倾向。介质的高磷水平还会引起田菁固氮量的下降。 在低磷的介质中,增磷对田菁根瘤的形成,发育和固氮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磷供应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磷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未发现高磷供应对田菁的根瘤数有不良影响,但对其根瘤干重、特别是固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