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7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32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388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1046篇
内科学   499篇
皮肤病学   168篇
神经病学   131篇
特种医学   2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56篇
综合类   2553篇
预防医学   813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1541篇
  19篇
中国医学   2132篇
肿瘤学   100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36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77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555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59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47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8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靛玉红肠吸收转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靛玉红肠吸收转运机制。方法:采用缚管翻转肠囊模型,以维拉帕米为P-糖蛋白抑制剂,丙磺舒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为能量抑制剂,考察加入抑制剂前后药物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的变化。结果:靛玉红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加入抑制剂前后在空肠和回肠部位的转运量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吸收动力学的研究,发现靛玉红的吸收符合一级吸收模型,Ka为0.015 min-1,且单位时间吸收药量与浓度成正比,符合Fick′s扩散原理。结论:靛玉红的小肠吸收为典型的被动扩散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92.
马庆海  杨文东 《四川医学》2006,27(2):200-201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患儿红细胞膜补体受体Ⅰ型分子(CR1)的表达特点以及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慢性胃炎患儿确诊后按统一治疗方案给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采用免疫酶联(ELISA)法定量测定CR1分子的数量。结果治疗前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外周血红细胞CR1分子数量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胃炎患儿存在红细胞CR1分子活性降低,继发RCIA功能下降。慢性胃炎患儿一旦确诊,应及时正规治疗,以免患儿长期缺乏必需的营养素而致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3.
<正>为探讨滤除白细胞后制备的血浆质量,观察白细胞滤器对某些血液成分的影响,对滤除白细胞前后血浆中多种血液成分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采集后的血液立即按标准操作规程要求滤除白细胞。过滤前的全血和滤后的少白细胞全血充分混匀,无菌操作分别留取血样10mL,2 000r/min,离心10  相似文献   
94.
RP-HPLC法测定满山红叶及其制剂中杜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辉  罗中枢  牛锋  陈发奎 《中草药》2002,33(2):128-129
目的:建立RP-HPLC测定满山红叶及其制剂芩暴红胶囊中杜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固定相为Shim-Pack VP-ODS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5:34.5);检测波长296nm。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0μg,γ=0.9991;平均回收纺为96.60%,RSD=1.07%(n=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及其制剂中该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5.
摘要目的 研讨IgA肾病红细胞免疫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46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35活性水平。结果 随着病变加重,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也明显,IgA肾病CD35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显著相关性,但与血清肌酐、系膜增殖程度、肾小球硬化呈正相关性(r=0.552,P<0.05,r=0.561,P<0.05,r=0.637,P<0.01,)。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影响IgA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综合应用中药石膏倒模术和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自2010~2011年两年收治的341例痤疮患者使用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1例患者,每周进行1次的中药石膏倒膜治疗与红、蓝光照射治疗各一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对照组170例患者,每周使用红、蓝光照射治疗各一次,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治疗情况。八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治疗结果 ,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疗效和复发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38%,复发率为4.6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4.71%,复发率为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石膏倒膜治疗联合红、蓝光对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实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以9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急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部患者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前后,以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以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测量患者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等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经治疗,本组治愈33例(34.02%),显效48例(49.48%),有效11例(11.34%),无效5例(5.15%),总有效率94.85%(92/97);1例患者出现头晕、头胀痛症状,并发症发生率1.03%;血液流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全血粘度、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聚集指数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用药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安全可靠,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血液流变学,对患者早期预后和防治复发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评价光动力学疗法(PDT),强脉冲光(IPL)和红蓝光(LED)治疗中、重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9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DT治疗组,IPL治疗组和LED红蓝光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1个月)和末次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中期评价时,PDT、IPL、LED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60.0%和36.7%,平均皮损减少率分别为90.4%、69.0%和39.8%。要达到炎症性皮损痊愈,PDT组平均需要(3±1.52)个治疗周期,IPL组(6±2.15)个治疗周期,LED组(9±3.34)个治疗周期。结论:光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显著,PDT组疗法效果优于IPL和LED组,副作用少,有很好应用前景,而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0.
红蓝光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3例轻、中度痤疮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本院自制的克林霉素醇溶液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仅外用本院自制的克林霉素醇溶液治疗。采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评价治疗前、后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8%和43.6%,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GAGS综合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实验组下降更显著。结论:红蓝光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