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8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急性心力衰竭(AHF)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多因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而失去生命。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减缓疾病恶化方面有一定优势,该文从中医认识、治疗、基础研究方面简述近几年中医药治疗AHF的临床研究,并在中药对症治疗、疗效评价、机制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防治AHF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2.
加味百合地黄汤系笔者据(《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加麦冬、乌药而成。具有养心肺胃之阴而行气止痛之功。兹举验案两则于下,以就正于同道。 (一)喘证刘某某,男,56岁。农民。1986年4月23日就诊。气喘反复发作2年余,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用西药对症治疗及中药生脉散、金匮肾气  相似文献   
63.
孙玉信教授应用麻杏薏甘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麻杏薏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痉、湿、病脉证治》,由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组成,具有祛除风湿之功效,原用于治疗"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河南中医学院孙玉信教授临证应用麻杏薏甘汤随症化裁,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光明中医》2021,36(3)
目的 探讨顺肺散治疗肺癌术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肺癌术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起加用中药顺肺散治疗,每日1剂,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咳嗽症状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咳嗽咳痰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顺肺散治疗肺癌术后的咳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本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是指外邪、痰饮、瘀血,在急性加重期,三者是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急性加重期以痰(热)瘀互阻为病机关键。治疗上应该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而对于急性加重期则以祛邪为主。结论:文献分析结果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究"肾主纳气"理论的历史源流。方法:梳理、归纳、整理春秋战国、秦汉、晋唐、宋元、明清几个时期,有关"肾主纳气"理论的发展轨迹。结果和结论:春秋战国时期属于该理论的萌芽阶段,汉代开创了补肾纳气法治疗喘证之先河,宋代明确提出"肾不纳气",明清时期该理论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喘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喘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自拟散寒祛痰汤治疗组60例,桂龙咳喘宁胶囊对照组60例,在经过14d(1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2组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及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临床表现积分、肺功能变化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免疫球蛋白与补体显示,IgG升高明显(P<0.05)。结论:自拟散寒祛痰汤疗法是治疗寒饮伏肺喘证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中医喘证各证型(痰热郁肺型、痰浊阻肺型、肺虚型、肾虚型)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肺功能对老年喘证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分两步:第一步分别对符合痰热郁肺型、痰浊阻肺型、肺虚型、肾虚型4种分型的患者多次行肺功能测定并探讨各分型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步各证型分型按照《中医内科学》教材(第5版)对应处方治疗后观察疗效,并研究各证型(痰热郁肺型、痰浊阻肺型、肺虚型、肾虚型)中不同肺功能患者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痰浊(热)内阻型肺功能值多集中在正常或在轻度障碍范围,肺虚型肺功能值集中在轻、中度障碍范围,肾虚型肺功能值集中在中、重度障碍范围,以重度障碍多见;各证型组患者按照相应的中药基础方辨证加减治疗相同疗程,结果显示随着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增加,治疗有效率逐渐降低;在相同肺功能分级范围内,实证患者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虚证患者组,虚证患者组随着中医脏腑病变的加重疗效逐渐降低。结论中医对喘证辨证分型的轻重程度与现代医学技术检测手段反映的轻重结果存在较大的一致性;依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对中医喘证选择用药及疗程指导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9.
我院自2003年8月~2005年10月,应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喘症56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0.
笔者在从事中医内科病房工作时,发现如喘息型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结核、矽肺等常见以气息迫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虽经西医抗菌消炎、平喘、给氧等治疗,气息急促、呼吸困难常迟迟不能缓解.2005至2010年笔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温针灸治疗喘证患者5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