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以手语为第一语言的听障成人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的偏误及其特点。方法 对103例以手语为第一语言的听障成人进行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测试,采用偏误分析法,分析其音节、声母和韵母理解偏误。结果 听障成人单字唇读语言理解中音节偏误率为54.85%,出现偏误次数最多的音节是che和wa;声母中舌尖音的理解偏误数量(349次)和偏误率(59.80%)最高,最容易出现偏误;韵母中唇读韵母u更容易出现理解偏误,韵母理解偏误集中表现为鼻韵母偏误,偏误率为21.19%。结论 以手语为第一语言的听障成人普遍存在汉语单字唇读语言理解偏误,且音节、声母、韵母的理解偏误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通过听觉记忆句子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24例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及14例同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再按助听时间1~2年(10例)和2~3年(14例)分为两组,以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 to speech,EARS)中封闭式句子测试的两组图片分别对各组儿童进行测试,比较听障及健听儿童通过听觉完整记忆句子的正确率及平均次数。结果在记忆两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方面,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一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57.14%,与健听儿童的正确率(58.93%)接近,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仅为32.5%,低于其他两组儿童;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二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44.64%,高于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正确率(22.5%),健听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为55.36%,高于听障儿童组。健听、助听2~3年和助听1~2年听障儿童正确记忆第一组测试句的平均次数分别为2.36±1.08、2.29±1.68、1.30±1.25次,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第二组测试句测试中,助听1~2年的听障儿童正确记忆句子的次数(0.90±0.57次)明显低于健听儿童(2.21±0.89次)(P<0.01)和助听2~3年听障儿童组(1.79±1.89次)(P<0.05),而助听2~3年的听障儿童组与健听儿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3~4岁听障儿童通过听觉正确记忆句子的能力随着助听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逐渐接近同龄健听儿童,这一能力也受到测试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不同助听方式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言语韵律组块功能的差异。方法 以58例5.5~6.5岁学龄前健听及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听儿童30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例,双侧助听器佩戴儿童8例,双侧分别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双耳双模式助听的听障儿童10例,采用《儿童言语韵律功能评估工具》中组块评估部分比较其组块功能表现的差异及其输入与输出维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1)听障儿童韵律组块四个板块得分均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P<0.05);(2)不同助听方式听障儿童中,韵律组块输入维度的两个板块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韵律组块输出维度的形式板块人工耳蜗植入组和双模式组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助听器组(P<0.05),韵律组块输出维度的功能板块人工耳蜗植入组得分显著低于助听器组(P<0.05),其它各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类儿童输入与输出两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听障儿童韵律组块输入和输出均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不同助听方式影响听障儿童韵律组块输出的表现,对其输入的影响不大,整体表现为:人工耳蜗... 相似文献
94.
目的 研究阶梯式训练策略对提高学龄前听障儿童疑问句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比较9名听障儿童干预前后回应和发起次数的差异,检验阶梯式疑问句训练策略对听障儿童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结果 阶梯式训练策略对提高学龄前听障儿童疑问句表达能力具有显著的训练效果和维持效果,能够提高其疑问句泛化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能力。结论 阶梯式训练策略提高了学龄前听障儿童的疑问句表达能力,为听障儿童主动语言的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索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为情绪理解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自编的内部情绪情解问卷,考察159名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的发展特点,包括愿望理解、信念理解和情绪表达规则理解3方面。结果 (1)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儿童(P<0.05);(2)不同年级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水平差异显著(P<0.05),不同性别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3)父母的听力状况对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 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得分显著低于普通儿童,听障儿童内部情绪理解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12位听障儿童母亲进行访谈,发现听障儿童家庭因忙于孩子的康复治疗和生计,以及污名化的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关系向内收缩,逐渐隐匿于都市社会,成为“失声”的群体。为此,针对听障儿童家庭消除污名环境,让其走上社会前台并“发声”是社会政策改进的重点;政府和社会需要倾听他们的声音,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增强家庭抗逆力,促进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运用健听小儿听能言语发育进程规律,加速听障幼儿人工耳蜗术后的感知觉发育进程。方法选择1.5~3岁人工耳蜗植入幼儿33例。进行为期5~6个月的听觉言语训练后,考察其追赶发育实施效果。结果听觉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运用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听障幼儿实施追赶发育,可缩短开机后听能感知时间,使其尽快在大脑中形成听觉记忆。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视频分析法在我国人工耳蜗术后康复中应用的可行性,为术后制订康复教育计划及监控康复效果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视频分析法,对74名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手术年龄为15~77个月,平均41.5个月;人工耳蜗开机时间为1~18个月,平均4.6个月)的前语言交流行为进行评估,相关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视频分析法的评分者间信度肯德尔系数均为W〉0.900、评分者内部信度相关系数均为R〉0.900,重测信度相关系数均为R〉0.800,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听说组合因子与开机后12个月、24个月的听觉行为和言语可懂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视频分析法在我国人工耳蜗术后康复中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前语言交流行为能够预测术后听觉言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5年全球听力残疾人数为2.78亿,防聋治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项目。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我国因聋致哑的问题尤为突出,无数听力残疾人及其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听力障碍者2780万,占残疾人总数的33.52%,位居各类残疾之首。在听力障碍者中,0~6岁听障儿童约有13.7万,每年新增先天性听力障碍婴儿约3~4万人,另外据估算,我国每年增加药物性耳聋和迟发性耳聋导致儿童听力障碍3万人左右。耳聋已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口素质、增加国民医疗支出、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疾病。虽然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没有差别[1],但有证据表明,中度及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对言语、语言和认知的发展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2],成为听障人士融入主流社会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00.
朱月情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1,(2):47-49
作为在康复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种评价方法,复合式成长记录档案是记录听障儿童在康复机构各方面发展情况的载体.本文介绍了复合式成长记录档案的分类和内容,重点阐述了其创建要点和作用,以期为针对性康复教育方案的实施以及适宜性课程的创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