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45篇
  免费   3560篇
  国内免费   3480篇
耳鼻咽喉   165篇
儿科学   424篇
妇产科学   259篇
基础医学   1972篇
口腔科学   303篇
临床医学   6451篇
内科学   3148篇
皮肤病学   271篇
神经病学   455篇
特种医学   15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22篇
综合类   18212篇
预防医学   8881篇
眼科学   222篇
药学   26742篇
  19篇
中国医学   12581篇
肿瘤学   807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623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697篇
  2018年   488篇
  2017年   848篇
  2016年   872篇
  2015年   1350篇
  2014年   2333篇
  2013年   2532篇
  2012年   3408篇
  2011年   3613篇
  2010年   3537篇
  2009年   3479篇
  2008年   6739篇
  2007年   4883篇
  2006年   4030篇
  2005年   5262篇
  2004年   4416篇
  2003年   5145篇
  2002年   4309篇
  2001年   3803篇
  2000年   2963篇
  1999年   2521篇
  1998年   2163篇
  1997年   1998篇
  1996年   1844篇
  1995年   1771篇
  1994年   1320篇
  1993年   894篇
  1992年   977篇
  1991年   933篇
  1990年   823篇
  1989年   637篇
  1988年   190篇
  1987年   137篇
  1986年   105篇
  1985年   5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9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成年人体内各矿物质含量在不同年龄及性别间的差异,为个体化矿物质补充及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914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6组:18~29岁组(n=18)、30~39岁组(n=95)、40~49岁组(n=295)、50~59岁组(n=311)、60~69岁组(n=171)及年龄≥70岁组(n=24)。分别对各组受检者体内总矿物质含量,血液中铜、铁、镁、锌、钙、钾、钠、氯浓度及骨密度T值、Z值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其体内各矿物质含量在不同年龄、性别间的差异。结果不同性别间总矿物质含量、Z值、铁、镁、锌、钾、钠、氯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比较发现,总矿物质含量、骨密度T值、骨密度Z值、镁、铁的分布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体内总矿物质含量在4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女性骨密度T值在40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且出现下降的年龄小于男性;男性血液中铁元素含量在50岁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镁元素含量在40岁之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总矿物质含量在40岁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下降与骨矿物质,全血中铁、镁元素等流失有关。年龄> 40岁人群应动态观察骨矿物质及血中铁、镁等元素浓度变化,如有下降,应及时补充。血钙浓度变化不能及时反映骨矿物质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建立柔筋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为柔筋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对10批柔筋胶囊进行分析评价,建立柔筋胶囊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主要成分含量。结果:确定了15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大黄素和大黄酚,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9。定量测定的3种成分在各自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99.54%~101.94%,RSD为0.92%~1.86%。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为柔筋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826例肛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246例、单纯外剥内扎术115例、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Automatic Ligation of Hemorrhoids,RPH)153例、低位肛瘘切除术177例、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135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定肛管直肠压力。结果: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高于术前(P<0.05),但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纯外剥内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外剥内扎结合内痔套扎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明显低于术前,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术前(P<0.05);低位肛瘘切除术术后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均高于术前(P<0.05),而肛管最大收缩压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位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直肠静息压高于术前,肛管静息压、肛管舒张压低于术前(P<0.05),而与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准确判断手术效果及患者恢复情况,为医师的进一步诊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唐柳生  刘和艳 《柳州医学》2006,19(3):155-156
血清r-谷氨酸转移酶(GGT)增高,对肝、胆、胰的恶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为了解肺结核患者血、尿GGT的变化情况,现将283例Ⅲ型肺结核患者尿GGT的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精氨酸、NADPH H 和O2,生成胍氨酸、NADP 、NO。以往NOS活性测定的方法主要是测定胍氨酸和NO的含量,由于方法学的弊病使其应用范围受限。W ang[1]建立了生物组织中测定NOS的酶双循环方法,其放大倍数为1000~4000。目前尚未见用酶双循环法测定血清NOS活性的  相似文献   
20.
脉搏血氧饱和度是一种连续、无创测定动脉血红蛋白和血氧饱和度的方法,本文对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原理及如何正确使用作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