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792.
高永平  李芳 《浙江中医杂志》1998,33(10):466-466
老年病温,辨证论治,悉同青壮年,惟"高年五液皆涸,最有窍闭厥脱之虞。"故《临证指南医案》论治老年温病重在"甘寒醒胃却热";治疗为"忌下"护正,以防"窍闭厥脱";瘥后调理,"加意留神"以防病复。据此,本文试析如下。1五液已涸,甘寒醒胃却热叶氏在长期临证中认识到,年高正虚病温者,温邪往往乘虚内传内陷。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先于调治扶正,使脏腑机体充盛,则邪无内传内陷之机。综观叶案,"老人怕其液涸,甘寒醒胃却热"这一控制病邪传变的积极措施体现始终。如治:"王妪,温热十三日,舌黄,胸中闷痛。初病在手经......鲜生地、竹…  相似文献   
793.
肝风,即肝阳化风,是清代医家叶天士首创,是指由于肝的阳气升腾太过,无以制约,而引起内风动越的一种病理现象。目前中医临床上也作为一类病证名,用以概括眩晕、振颤、抽搐、痉厥、肢麻、手足蠕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突然昏仆等一类证候  相似文献   
794.
叶天士《温热论》透邪法初探吴刚**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收稿日期:1997-06-15关键词叶天士温热论透法治法中图分类号R242叶天士《温热论》,集叶氏论述温热病之精华。它是叶氏关于温邪的传变规律,关于温热病的病理、诊法和治法,关于其所...  相似文献   
795.
蒲正国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1):501-502
“辛胜即是汗药”,出自叶天士们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冬温条。辛者,辛味也;胜者,优势也;汗药者,发汗药也。即以辛味占优势的药物,就是发汗药。笔者认为此言有失偏颇,现略陈管见。1发汗确需辛味之品辛药并非都能发汗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治宜发汗祛邪以解表。无论是治外感风寒、外感风热,还是外感暑湿,其所用方药,均带有辛味药。如治外感风寒的麻黄汤、桂技场、荆防贩毒散、九味羌活汤等方中的麻黄、桂枝、紫苏、荆齐、防风、羌活、白茫、细辛等属辛味药,治疗外感风热的银翘散、桑菊饮、紫葛解肌场等方中的桑叶、菊花、薄…  相似文献   
796.
“逆传心包”与“上逆心包”语见叶天士《外感温热篇》。第一条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第三十七条谓:“然热陷血室之证……往往久延,上逆心包,胸中痛,即陶氏所谓血结胸也”。两条皆言逆传心包,但究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病程病位、治法方药等均有显著差异,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797.
徐景藩 《中医杂志》1989,30(2):10-12
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卷六首篇“郁”,载有38例,43案,篇末有华岫云氏按语。全篇反映叶氏对郁证诊治的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简要而有独到之处,给后人以启迪。时至今日,仍有指导实践意义。现据个人学习与临证的体会,简述知下,供医家参考。  相似文献   
798.
叶天士,清代著名中医学家。其著《临证指南医案》(以下简称《指南》)书中通络止痛法,是临床治则的一大特色,有极大的学术价值。兹探讨于后,以飨读者。 通络止痛法,是指对络病疼痛的治疗方法。络痛发生的机理,《指南·诸痛》李案指出:“积伤入络,气血皆瘀,则流行失司,所谓痛则不通也。”针对络痛之,“痛则不通”的机理,《指南·痹》宋案云;“惟通则留邪可拔耳。”故《指南·胁痛》汪案中强调“通则不痛矣”。因此,叶氏制定了通络止痛法。 叶氏通过“考仲景于骨伤血痹诸法”(《指南·积聚》王案),对《指南·诸南》庞案之“络虚则痛”,用“炒桃仁、青葱管、桂枝、生鹿角、归尾”治之。并指出“此旋复花汤之变制也。去复花之咸降,加鹿角之上升,方中惟有葱管通下,余俱辛散横行,则给中无处不到矣。”可  相似文献   
799.
叶天士食疗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不仅是卫气营血理论的创立者,也是善用食疗方法治病的一代宗师,此文从《临证指南医案》中统计搜寻了叶天士用食疗病的经验,发现他不仅善将食品作一般辅助治疗药品,而且有时还作为主药应用,显示了叶氏善于匠心独运精思巧用食品治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800.
叶天士治带经验初探李成文(河南中医学院,郑州650003)主题词叶天士,带下/中医药疗法叶天士,名桂,约生活于1666—1745年间,年十四随其父门人学医,十年间从师十七人,深得歧黄之旨;治病不执成见,沉烦痼疾,投以片剂,移时立起,“擅名于时者五十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