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在继承金元时期李杲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脾胃当分论、分治”,首创“胃阴学说”,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叶氏医案中有大量治疗木土关系失调的病案,注重木土关系是叶氏治疗脾胃病的又一大特点.通过对清代医家叶天士脾胃病医案的研读,对其治疗脾胃病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例举出叶氏的典型案例.从中可以充分学习和了解叶氏的学术思想、辨证规律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782.
杨顺强  杨顺勇 《新中医》2012,(8):197-19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使临床医师治疗淋浊病(如性传播疾病中的淋病、非淋病尿路疾病,前列腺疾病)的任务越来越重,而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淋浊病的治疗,又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叶天士为清代名医,其治疗淋浊病的经验,体现在他的医案中,通过对其淋浊病案的学习,  相似文献   
783.
吴春光 《中医研究》2012,25(3):57-59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温病学奠基人.通过对其温病医案的研读并列举出叶氏的典型案例.从中总结出其治疗温热类温病以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为体系,而治疗湿热类温病用"三焦治法".这些集中体现了叶氏在温病方面的学术思想、独到经验、辨证规律及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784.
清代大医学家叶天士在辨证施治中十分重视人的体质问题,明确提出:“平素体质不可不论”。分析总结这些经验,对指导临床实践颇有帮助。为此,我们据《临证指南医案》有关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如下。一.体质与发病中医学认为,人的体质强壮与否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并认为,由于体质不同,对病邪作用于人体的反应状态和转化规律也不同,这些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病邪的易感性。叶氏不少医案即提示人们,探求发病的原因,必须从病人机体的内部找依据。  相似文献   
785.
周波  梁爽  牛阳 《山西中医》2008,24(2):44-45
通过对<未刻本叶氏医案>中署病病案的分析,认为叶天士治疗暑病的主要特点体现于治暑风、治暑热、治署湿、治伏暑、治脏腑诸方面,对于暑病的治疗,紧抓主证,紧扣病机,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786.
787.
叶天士治湿热性湿热性温病强调必祛其湿,湿不去则热不除,其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湿热病的治疗大法,将湿邪的治疗寓于三焦施治之中。  相似文献   
788.
“淡以通阳法”是通阳法的一种,历代医家阐述甚少。清·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专有论述,近代医家在叶天士的基础上有所发挥。笔者通过学习,在临床实践中也有所体会。本法不仅是治湿温的一种重要法则,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湿热之邪、阻结阳气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现将“淡以通阳法”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89.
对中风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皆归咎于“内虚邪中”。《灵枢》曰:“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虚邪偏客于身半,其人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金匮要略》曰:“经脉空虚,贼邪不泄……正气引邪,僻不遂。”治以侯氏黑散,补益气血,驱散外邪。名的《千金》大、小续命汤即循此方而演绎之。金元以后。诸医家渐倡内因立论。河间主“心火暴盛”.东垣倡“正气自虚”,丹溪言“湿痰生热”,张景岳论“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缪希雍称“内虚暗风,确系阴阳两虚,而阴虚多,与外来风邪迥别”。治疗上,诸家俱从泻心火、滋肾水、益气化痰、养阴清热人手。  相似文献   
790.
奇经八脉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疑难杂症的论治中显示出独特的理论指导价值.奇经病证理论最早散见于内经,难经及明·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均进行了新的阐发,而叶天士可谓将奇经病证理论应用于临床的典范.结合奇经生理病理特点,总结叶氏奇经病证用药特色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