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舒肝"之法的运用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刘完素开通玄府以舒肝,李东垣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以舒肝,朱丹溪开郁以舒肝,叶天士通络以舒肝.他们从不同层面丰富了舒肝之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772.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记录清代医家叶天士临床经验的医案专著,充分反映叶天士融会古今、独创新说的学术特点。从《临证指南医案》复脉汤的应用,探讨其对仲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相似文献   
773.
咳嗽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咳为气逆,嗽为有痰,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病变涉及肺脏及脾胃、肝肾等多个脏腑.叶氏治咳宗<内经>之理论,采诸家之所长,承仲景、河间、东垣、丹溪等学术经验,用方不拘一家之说,加上自己的创新,建立了一套十分完整的治疗方法.现将叶氏治咳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74.
朱超  王键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0):919-920
中风是中医内科四大证之一.新安医家对中风的认识颇具特色,对其病因病机的阐述卓有见识,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汪机认为气虚为主,气不生血;孙一奎提出“血病、痰病为本,外邪为标”;吴崑认为清浊倒置,逆从不顺;汪昂认为“真气先虚”,首创治风三法;叶天士倡导“阳化内风”之说.  相似文献   
775.
叶天士的《温热论》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划时代的重要著作。用叶氏"卫气营血"的理论,可以辨别端正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则、说明传变。叶氏"卫气营血"理论的出现,使温病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叶氏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无论从对营卫的认识,还是对"卫、气、营、血"各阶段的治疗法则与遣方用药方面都对仲景学说有所继承,同时叶氏通过对孙思邈、刘河间以及其他诸多医家学术思想的借鉴,又发展了仲景学说,形成了指导温病诊疗的独特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776.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在《内经》、《难经》及前贤有关卫气营血生理病理论述的基础上,用卫气营血概念来概括温病病变的浅深层次及病情的轻重,借以阐明温病在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及温邪的传变过程,并提出了四阶段的治疗大法,从而形成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777.
清代名医叶桂,字香岩,号天士,他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成为温病学形成的坚实基础,被后世尊称为温热大师。叶氏也精于内科、幼科、妇科、外科、老年科等。《清史稿》中说:"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叶氏平生忙于诊务,著作不多。由其门人、后人整理而成的《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最具代表性,反映了叶氏的学术思  相似文献   
778.
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倡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从而创立了脾胃学说,后代医家莫不遵从其说,调治脾胃病皆用东垣所创立的益气升阳之法.但东垣的益气升阳法只适合治疗脾失健运之证,而不适合胃阴虚之候.叶氏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创立了养胃阴学说,弥补了东垣脾胃学说的不足,丰富了脏腑学说[1].  相似文献   
779.
清代名医叶天士遣药组方擅长性味合化之道。采用研读原著与数据库检索的方法,研究了《临证指南医案》叶氏脉案处方中辛味药的运用经验。结果表明叶氏使用辛味药的规律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辛以散邪、辛以开气、辛以通之、辛以胜酸、辛以胜甘、辛以试诊、用辛禁忌。其经验是对药性理论的丰富,对临床医生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0.
叶天士"胃阴学说"、"久痛入络"学说及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结合西医检查与病理表现,探讨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以此为原则指导慢性胃炎的治疗,既有理论基础,也有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