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01.
自明代医家张凤逵提出“葛根竭胃汁”一说,又经清代温病大师叶天士引用,对后世医家影响甚深。笔者从总结历代对葛根的文献论述入手探讨了葛根与胃阴的关系,分析了“葛根竭胃汁”一说产生的原因,并结合临床运用指出在实际运用葛根时并未发生过“竭胃汁”的情况。提出应通过多种增效减毒的手段,发挥中药更加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2.
综合李东垣的脾升胃降学说、叶天士的脾胃分治学说,提出治疗脾胃病往往两脏皆要顾及。在兼顾脾胃、斡旋中州的同时,要灵活地分而治之:治脾要切记脾主升、喜燥之特性,治宜温补升阳燥湿;治胃须牢记胃喜润而下降为顺,治宜清润通降。  相似文献   
703.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中风>所载治疗中风的52首方,90味药进行分析,指出肝阳化风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并认为治肝熄风、滋阴养血、通络熄风、顾护脾胃、培土制木是叶天士治疗中风的三大法则.其用药规律和治疗法则为中医药治疗中风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04.
王雪可  崔应麟  马瑞红 《新中医》2020,52(23):17-20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5 软件,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吐血方剂的组方及用药规律。方法: 将《临证指南医案·吐血》中治疗吐血的处方用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V2.5,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改进互信息法、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吐血的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 213 首治疗吐血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频次在前 5 位的中药分别是茯神、茯苓、人参、生地黄、麦冬,演化得出药物核心组合 26 组,新处方 13 首。结论:叶天士治疗吐血组方用药规律,一则承仲景之意,甘温建中阳,顾护胃气,健脾助运;二则柔肝育阴,调木舒肝;三则理肺卫,轻清滋养。  相似文献   
705.
目的:水肿患者多病情缠绵,中医在治疗水肿病方面存在独特优势,总结中医对此证的经验心得独具临床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孙思邈和叶天士治疗水肿的遣方用药进行统计,如药物剂量、使用频次、四气、五味等,对其进行分析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孙思邈水肿处方共86首,含中药154味;叶天士用方共91首,含中药136味,其中五味属性上孙、叶2人所用药物皆是辛、甘、苦味药为主,四气属性:二者使用寒药频次有显著不同,孙氏温药(44%)、寒药(31%),叶氏温药(48%)、寒药(22%);治法方面孙氏用利水法61次(45%)、温阳法23次(17%)、活血法13次(10%)、祛湿法10次(7%)、攻逐法29次(21%),叶氏用利水法57次(46%)、温阳35次(28%)、活血5次(4%)、祛湿26次(21%)、攻逐2次(2%),新方分析孙氏核心组合25对,叶氏核心组合12对。结论:二者对水肿核心病机存在不同认识,孙氏认为由五脏失利,水气泛溢,且多由肺起;叶氏认为此证本质上分为肿和胀,治在脾胃;用药规律方面孙氏常用“泻肺逐水”为法,代表药有葶苈子、杏仁、桑白皮、甘遂等,叶氏多用“温阳祛湿”为法,代表药有附子、干姜、桂枝、茯苓、豆蔻等;数据挖掘:推导出新方各11首,为水肿的进一步理解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6.
边思怡  李艳丽  高静 《河南中医》2022,42(4):530-532
叶天士治疗带下病,遵仲景、东垣等多家学说,对阴虚性带下,善用柔润肝肾之法润补奇经固带;对虚寒性带下,善用温养冲任之法温通奇经摄带;对冲脉逆乱所致带下,常用和胃通阳之法调冲和胃敛带.脏腑内伤引起的带下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多由脾虚失运、肝郁乘脾、肾阳虚衰、肝肾阴虚所致.脾虚失运者,多用四君子汤健脾升阳固带;心统诸经之血...  相似文献   
707.
清代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注解历代各家名方加入个人临床经验化裁,对后世影响颇深。叶天士师承王子接,将王子接辛润通络法、泄肝安胃法、通补奇经法、卫气营血等理论进行发挥,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多有体现,并创新络病理论、卫气营血辨治、“透热转气”之法、奇经辨证等。文章探析叶天士师承与创新发展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的清晰络脉。  相似文献   
708.
类风湿关节炎病机复杂,符合“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络病发展规律,因而可从络论治。叶天士认为治疗络病当宗《黄帝内经》“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之旨,以“络以通为用”指导原则,强调“络以辛为治”“络以辛为泄”,创立辛润通络法作为络病的治疗大法。叶天士主张借助辛味药辛香走窜、横行入络、散结润燥的特性以达到“通络”的目的,同时与体润之药配伍,既可通络又能避免伤及气血。目前辛润通络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首先,阳气不足、气血亏虚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内因,辛润通络法可通补络脉,兼顾温通与温补,而风寒湿外邪侵袭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外因,辛润通络法可祛邪通络而不伤正;其次,痰湿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的重要因素,辛润通络法可行津通络,化痰祛湿而不阻遏气机,而瘀血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加重的关键,辛润通络法可化瘀通络,祛瘀而生新。但需要注意的是,辛润通络法并非类风湿关节炎的唯一治疗方法,它更多地适用于辨证属虚实夹杂且实多虚少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相似文献   
709.
《临证指南医案·痹》是叶天士医案中较能反映其辨证思想和特色的一篇。叶天士博采众长,汲前人之经验,立自己之新论,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外因多由于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所致,内因多责之脾虚,痹证论治多以“通”字立法,以虚实辨证为纲,经络辨证为辅,不忘顾护脾胃,首培中宫,同时注重因时、因地、因人不同,采用不同治疗手段及服药方法。用药多以针药并用且剂型多样。其辨证思想于后学启迪甚多,值得中医风湿工作者进一步挖掘而推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710.
“渗湿于热下”源自叶天士《温热论》。在外感温病邪气初犯肺卫的阶段,多数医家普遍以“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为治疗准则。“透”法以透解邪热为主,“渗”法多指渗利湿热,但“渗”之寓意不止于治疗外感湿热病邪,更可以“渗法”之名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中,拓展临床症治范围。本文新考“渗”湿本义,从温病领域阐述“渗”法的病势特点,“趋势向下”“针对湿”“透”“渗”有先后等方面,是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再启发。并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总结叶天士淡渗用药特点以体现“渗湿于热下”新思考下的临床验案实例。结论为“渗湿于热下”纲领性理论是依据湿邪性质得出的,应举“甘淡”之味,以通利为宗,浑圆气机,欲得邪解病痊之果。希冀有助于医者提高温病理论认识并扩展临床应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