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9篇
  2篇
中国医学   60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论叶桂阳化内风说的特色湖南中医学院(410007)易法银朱传湘主题词叶天士肝(中医)/中医病机肝风内动滋肾柔肝熄风叶桂不仅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代内科杂病巨匠。“阳化内风”为叶氏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然不少人只口颂其语,不解其意,本文析之,以利指...  相似文献   
72.
叶天士治血要旨及临床验证100081解放军第四六六医院邢锦秀,郑久济,赵为血证临床最为常见,如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等等。有些出血证反复不愈,治疗难度大。多年来笔者反复学习研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等...  相似文献   
73.
叶天士运用乌梅丸经验常熟市城建开发总公司卫生所(215500)孙渭萍关键词叶天士,乌梅丸1制方要义清代温热病大师叶天士对仲景方深有研究。他不但师仲景之学,且能在临床实践中独抒己见,发扬仲景制方之长处,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今就其《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运用经...  相似文献   
74.
75.
施瑞  周语平 《中医杂志》2008,49(4):379-380
叶天士为清中期著名医家,于时病、杂病的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多有贡献。叶氏医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于经其门人整理完成的《临证指南医案》。该书中于脾胃证治载有“胃阴虚”、“胃阳虚”、“脾阳虚”三证。唯独缺少“脾阴虚”证。叶氏作为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家,而于叶案中又可见“用景岳理阴煎”、“用缪仲淳法”等语,足证叶氏学术思想深受前辈医家影响之深。对于叶案中缺失脾阴证治记载,或可解释为医案散失不全。然而分析叶案中叶氏治胃阴亏虚证常用之“养胃之药如麦冬、沙参、玉竹、白芍、甘草、茯苓、山药、白扁豆、莲肉、木瓜等昧,与缪仲淳治“脾阴不足”之常用药如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茯苓、白扁豆、莲肉、麦冬、当归甚合,堪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6.
温病的治疗关键是祛邪,而“透”法尤其重要。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对“透”法运用具有精辟论述,具体体现在对卫、气、营、血各分证的治疗中,用药也很有特色。文章对叶天士“透”法运用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中医历史与现实价值的论述,肯定了中医的科学性,并提出了"中医不符合现代医学科学定义下的科学,但它必然符合未来医学科学定义下的科学"的论点。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切入点应该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要像叶天士那样创立更多的新理论,提出更多的新疗法,才是目前中医发展的正确思路。  相似文献   
78.
叶天士论治中风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强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1):489-489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医家,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临证指南医案》是叶氏丰富临床经验的汇集,笔者仅就书中有关中风论治的特色略举数端。1 肝阳偏亢,内风时起唐宋以前,对中风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代,才以“内风”立论。如刘河间力持“心火暴盛”;李东垣认定“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等,都偏重于内在因素,此乃中风认识的重大转折。叶天士上溯前贤之医理,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提出中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少,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见解。叶氏强调,中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9.
80.
"论体"一词,首见于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书中尚有"调体"、"参体"、"治体"等诸称,每每于"却病"治病之互谓.纵览全书,其论体思想见解精辟,深合经意,用方独到,遣药精切.现就病案为据,作一探讨,愚谬之处,尚希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