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59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叶天士治中风之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一书,承袭古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之旨,提出了“内风乃风中阳气之变动”的观点。在用药上强调“凉药”的重要性,正如叶氏日:“五液交涸、风阳尚动,滋液救其焚燎、清补和阳去热、用药全以甘寒、津液来复,可望向安”。为后世医家论治中风奠定了基础。笔者认真总结了叶氏用凉药治中风之法则,整理出甘凉滋润、咸凉熄风、清凉豁痰、凉温同补之四大法则,现将临床运用阐述如下。 1 甘凉滋润法……  相似文献   
52.
分析叶天士《幼科要略》的学术思想,即重视小儿体质特点,慎用攻邪之法:脏腑柔弱,容易感邪,外感内伤皆易化火;小儿温热病当与伤寒治法有别;治疗强调顾护胃津;用药主张轻灵简练。  相似文献   
53.
叶天上(1667-1746),清著名医学家,名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人。祖叶时、父叶朝来皆精医。年十四父卒,遂于十年内先后拜师十七人,于家传儿科外,兼通各科,长于内科杂病,于温病学说尤有贡献。其毕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世传《临证指南医案》、《叶案存真》、《木刻本叶氏医案》、《温热论》等书,大多出自后人、门人之手。子孙有善医者叶奕章、叶龙章,从学弟子甚众,顾景文等受益尤深;私淑者亦多,其中最著者有吴瑭、章楠、王士雄等,皆清代名医。天上处方现已难觅,天士之后从医者多精心收藏。此方曾被名医陈莲防收…  相似文献   
54.
叶天士诊治肝风的学术思想阜宁县中医院(224400)单健民[作者简介]单健民(1934—),江苏省阜宁县人。主任医师、教授。曾任阜宁县中医院业务院长。现任盐城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研究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老年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55.
论叶桂阳化内风说的特色湖南中医学院(410007)易法银朱传湘主题词叶天士肝(中医)/中医病机肝风内动滋肾柔肝熄风叶桂不仅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代内科杂病巨匠。“阳化内风”为叶氏的重要学术观点之一,然不少人只口颂其语,不解其意,本文析之,以利指...  相似文献   
56.
叶天士治血要旨及临床验证100081解放军第四六六医院邢锦秀,郑久济,赵为血证临床最为常见,如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等等。有些出血证反复不愈,治疗难度大。多年来笔者反复学习研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等...  相似文献   
57.
叶天士运用乌梅丸经验常熟市城建开发总公司卫生所(215500)孙渭萍关键词叶天士,乌梅丸1制方要义清代温热病大师叶天士对仲景方深有研究。他不但师仲景之学,且能在临床实践中独抒己见,发扬仲景制方之长处,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今就其《临证指南医案》所载运用经...  相似文献   
58.
59.
施瑞  周语平 《中医杂志》2008,49(4):379-380
叶天士为清中期著名医家,于时病、杂病的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多有贡献。叶氏医学思想主要集中体现于经其门人整理完成的《临证指南医案》。该书中于脾胃证治载有“胃阴虚”、“胃阳虚”、“脾阳虚”三证。唯独缺少“脾阴虚”证。叶氏作为实践经验丰富的临床大家,而于叶案中又可见“用景岳理阴煎”、“用缪仲淳法”等语,足证叶氏学术思想深受前辈医家影响之深。对于叶案中缺失脾阴证治记载,或可解释为医案散失不全。然而分析叶案中叶氏治胃阴亏虚证常用之“养胃之药如麦冬、沙参、玉竹、白芍、甘草、茯苓、山药、白扁豆、莲肉、木瓜等昧,与缪仲淳治“脾阴不足”之常用药如石斛、木瓜、牛膝、白芍、茯苓、白扁豆、莲肉、麦冬、当归甚合,堪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0.
温病的治疗关键是祛邪,而“透”法尤其重要。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对“透”法运用具有精辟论述,具体体现在对卫、气、营、血各分证的治疗中,用药也很有特色。文章对叶天士“透”法运用规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