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9篇
  免费   973篇
  国内免费   1751篇
耳鼻咽喉   196篇
儿科学   475篇
妇产科学   330篇
基础医学   2650篇
口腔科学   328篇
临床医学   4319篇
内科学   3205篇
皮肤病学   425篇
神经病学   357篇
特种医学   5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911篇
综合类   7413篇
预防医学   1954篇
眼科学   202篇
药学   1520篇
  11篇
中国医学   380篇
肿瘤学   139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352篇
  2010年   1295篇
  2009年   1322篇
  2008年   1494篇
  2007年   1469篇
  2006年   1415篇
  2005年   1805篇
  2004年   1287篇
  2003年   1417篇
  2002年   1194篇
  2001年   1257篇
  2000年   883篇
  1999年   924篇
  1998年   1029篇
  1997年   913篇
  1996年   990篇
  1995年   774篇
  1994年   540篇
  1993年   354篇
  1992年   18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胃癌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及与其它临床参考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8枚胃癌胃周淋巴结癌胚抗原(CEA)mRNA基因表达,同时比较RT-PCR与免疫组化(IHC)方法的检测敏感性。结果 CEAmRNA RT-PCR是一种很敏感的方法,可以检测1/10^6个转移的癌细胞;检测19例胃癌患者取材的68枚胃周淋巴结,IHC阳性率28%(19/68),RT-PCR阳性率57%(39-6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RT-PCR阳性率与胃部临床参考指标密切相关,且随着病期进展而增大。结论 CEA mRNA RT-PCR是比免疫组化更敏感的方法,可以预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能够有效地避免已有微小转移的患者被漏诊。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34.
母体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从孕妇血浆中检测胎儿DNA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新方法。方法:对30例孕7-41周妇女血浆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扩增的胎儿基因为Y染色体上的DYZ1位点,扩增片段的大小为149bp。30例孕妇血浆均经过酚-氯仿法提取DNA作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20例妊娠男性胎儿孕妇中有17例出现DYZ1基因扩增条带,检出率为85.0%。10例妊娠女性胎儿孕妇中未出现阳性扩增条带,无假阳性结果。本研究中早、中、晚孕期性别符合率分别为80%、80%、90%,总符合率为85%。结论:使用酚-氯仿法提取血浆中的DNA,可以提高模板的浓度和纯度,改善PCR条件,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作为无创性产前诊断方法有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5.
微小病毒B19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懿林  石军 《新医学》2004,35(2):89-90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对2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组)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PCR进行抗人类微小病毒B19-IgM和人类微小病毒B19-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测定,另设2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人类微小病毒B19-IgM或人类微小病毒B19-DNA阳性6例(23%),而对照组只有1例(4%)人类微小病毒B19-DNA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6.
结核分支杆菌镜检、培养和PCR技术诊断结核病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估结核分支杆菌PCR、培养、镜检对结核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17例临床可疑结核病人用PCR、培养和镜检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临床标本用PCR技术诊断结核病,其敏感性高于培养和涂片镜检,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7%,43.4%,26.5%。结论:通过三种方法比较分析,说明PCR技术是一种速度快,检出率高的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重要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PCR-SSP法与血清学比较,血清学检出错误或漏检率分别为HLA-A位点23.5%,B位点26.5%。血清学发生错误或易混淆的抗原有:A2和A68、A32和A33,B5、B60和61。结论PCR-SSP法进行HLA-A、B抗原等位基因分型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实验过程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更加准确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GALNS基因StuⅠ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以及该位点等位基因片段传递的规律。为今后的连锁分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18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中国汉族个体的360条染色体和6个家系18位成员的36条染色体进行检测。然后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等位基因片段D1的频率为0.72,D2为0.28,杂合率为27%,D1,D2的传递规律与理论上预计的完全符合。[结论]中国汉族群体中Stu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其基因频率(D1和D2)与高加索群体的有显差别,与日本群体的则无显差别;而杂合率与高加索群体及日本群体的均有显差异。D1,D2在世代中的传递完全符合盂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39.
用PCR技术对淋巴结核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echnique in amplifying a reparative DNA sequence specific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he pathogenic bacterium i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was identified. A 123-base-pair fragment, specific PCR product, was obtained from all 12 cases of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and 4 out of 10 cases in which tuberculosis was suspected. In the 4 suspected cases, 3 cases showed good results when treated by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The remaining case was lost from follow-up. Comparing acid-fast stain and PCR results, we confirm that PCR method is more powerful and more sensitive than acid-fast stain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  相似文献   
40.
党艳丽  郑维国  辛晓燕 《医学争鸣》2004,25(12):1126-1129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激酶 1(DAPK1 )基因CpG岛甲基化及其表达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和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32(鳞癌 1 8,腺癌 1 4 )例宫颈癌组织DAPK1基因CpG岛甲基化修饰及蛋白表达 .结果 :宫颈癌中DAPK1基因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明显增高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与腺癌甲基化扩增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宫颈癌中DAPK1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 1 5 .6 3% ,与正常宫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鳞癌和 7例与腺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DAPK1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修饰能抑制DAPK1的转录 ,使DAPK1蛋白不表达 ,丧失抑癌作用 ,是促进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