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522篇
  免费   18779篇
  国内免费   9758篇
耳鼻咽喉   3973篇
儿科学   2040篇
妇产科学   3691篇
基础医学   12342篇
口腔科学   10551篇
临床医学   81678篇
内科学   23497篇
皮肤病学   1243篇
神经病学   9166篇
特种医学   15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7篇
外科学   64520篇
综合类   148275篇
预防医学   27456篇
眼科学   11619篇
药学   62028篇
  1749篇
中国医学   32712篇
肿瘤学   8068篇
  2025年   20篇
  2024年   4988篇
  2023年   10594篇
  2022年   12478篇
  2021年   19697篇
  2020年   14867篇
  2019年   12182篇
  2018年   5526篇
  2017年   10624篇
  2016年   11623篇
  2015年   13285篇
  2014年   24389篇
  2013年   24280篇
  2012年   29721篇
  2011年   32058篇
  2010年   29563篇
  2009年   28381篇
  2008年   30444篇
  2007年   27111篇
  2006年   24114篇
  2005年   26514篇
  2004年   22583篇
  2003年   21474篇
  2002年   16288篇
  2001年   13884篇
  2000年   10218篇
  1999年   8131篇
  1998年   6595篇
  1997年   5974篇
  1996年   5218篇
  1995年   4276篇
  1994年   3519篇
  1993年   2200篇
  1992年   1838篇
  1991年   1644篇
  1990年   1258篇
  1989年   1333篇
  1988年   353篇
  1987年   341篇
  1986年   224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48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HAB)/异体脱矿骨粉(DBP)复合物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以期获得一种既具有传导性又具有骨诱导性的复合材料。方法:将HAB/DBP复合物、HAB、异体脱矿骨(DMB)植入兔桡骨中段骨缺损处,设置空白对照,在2、4、8、12周分别取材,观察新骨形成及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HAB/DBP组、DMB组2周时可见骨断端附近有大量软骨细胞聚集,并有少量基质形成。4周时,大量软骨细胞及少量骨小架。8周时,见大量骨小梁和层板状骨形成。12周见层板成熟骨组织和哈佛系统形成。其成骨能力及新骨生成量明显高于HAB组及空白组。结论:HAB/DBP复合物为一种既具有骨传导性又具有骨诱导性的骨缺损修复材料,具有与DMB同样的诱导骨生成的能力,可能成为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骨缺损及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2.
陶瓷托槽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其粘结为去除始终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陶瓷托槽的种类,固位原因,影响粘结强度的因素及去粘结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Cortisomol糊剂是一种新型的根管充填材料,它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性,能明显缓解根管治疗术后的疼痛,我科从2007-02起应用Cortisomol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4.
应用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骨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牵张成骨术整复腭裂过程中 ,新骨组织形成与改建活动的特点 ,探讨新骨生成的规律。方法 :家猫 14只为实验对象。其中 12只建立人工腭裂实验模型。实验组 (动物 10只 ) :以 0 .4mm× 2次 /d的速度与频率牵张整复腭裂缺损。于术后固定期 2、4、6、8及 12周 ,观察期结束前 6d ,各对 2只动物肌注四环素标记 ( 30mg/kg)。 6d后取标本 ,切片行荧光显微镜及组织学观察 ,并与实验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动物各2只 )结果对比。结果 :实验组标本牵张区新骨组织均为膜内成骨 ,由中央向外分为胶原纤维区、新骨形成区及改建成熟区 ;随时间发展 ,新生骨逐渐取代纤维组织并改建成熟。软组织也得到相应伸展。对照组裂隙无自行修复。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矫治腭裂骨质缺损 ,以原位产生新骨 ,增加骨量的方式推移骨运送盘封闭腭裂裂隙。在良好固定条件下 ,新骨形成与改建活跃 ,最终整复腭裂骨质缺损并适应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构建组织工程化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生物膜,评价其作为骨膜替代物的可行性及其在牙种植牵引(dental implant distraction,DID)中的作用.方法 取10只山羊设自身对照,通过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nml cell,BMSC)与SIS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膜,用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评价SIS的细胞相容性;建立山羊胫骨DID模型,将该牛物膜移植于手术暴露侧,用显微CT和组织学检测评价成骨促进作用.结果 相差显微镜、SEM及ALP活性测定证实BMSC与SIS复合培养后,BMSC生长及功能良好;将构建的生物膜移植于牵引区3个月后检查可见:在显微CT观测窗高设置下,生物膜组仍能看到不连续的新牛骨,而空白对照组无骨质形成;组织学见牵引区有大量新骨形成,主要为编织骨,在空白对照组有骨不连发生,间隙内为纤维结缔组织;在生物膜植入侧的成骨数量及质量与未暴露侧相似.结论 通过复合培养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牛物膜能够在DID中发挥种子细胞和膜引导成骨的双重作用,明显促进成骨.但对于该膜的转归,特别是所携带的成骨细胞在新骨形成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6.
Xive种植系统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Xive种植系统用于缺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选择53例患者,对骨量充足的23例患者进行即刻种植修复,并于24小时内完成。另30例患者进行常规种植手术。共植入Xive种植体112枚,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临床和放射学检查。结果:53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接受即刻种植修复,涉及67枚种植体,经6个月以上观察,失败1枚,1枚弃用。30例患者接受常规种植修复,无失败病例。观察期最短8个月,最长20个月。种植体成功率为98.2%。结论:Xive种植系统用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07.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骨再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组织的再生修复一直是多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生长因子因其能够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也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骨组织工程学的发展把生长因子作为重要激活物与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立体培养等联系在一起,成为构建骨组织再生修复必不可少的要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主要的生长因子之一,但由于其促进成骨与毛细血管生成的双重作用,使其在促进骨再生修复方面的前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它还可通过细胞因子网络发挥广泛的生物学作用。现就bFGF在骨组织再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及其在细胞因子网络中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Lyons  AJ  James  R  Collyer  J  王延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3(3):272-272
该文对应用游离髂骨瓣修复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研究,并分析手术并发症。作者共用26块髂骨肌瓣、1块髂骨肌皮瓣修复18例下颌骨和8例上颌骨缺损。1例因微血管再灌注问题而导致手术失败:3例术后行组织瓣抢救,其中2例吻合口血栓形成,重新吻合血管后抢救成功;10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支配区皮肤麻木,3例并发切口疝,1例供区创口裂开,2例并发口鼻瘘,1例颈部创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9.
应用种植机与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应用种植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9 0 8~ 2 0 0 0 0 8,本院口腔门诊要求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 14 0例 ,其中男性 6 9例 ,女性 71例 ,年龄 18~ 6 3岁 ,平均 33岁。阻生类型为垂直位 15例 ,前倾位 46例 ,水平位 79例。种植机型号为“瑞士Physiodispenser ,5 0 0 0” ,转速为 2 70 0r/min ,平均手术时间为 13min。1.2 方法常规口外 φ为 75 %酒精消毒 ,口内 φ为 0 .5 %碘伏消毒 ,2 0g/Llidocaine翼下颌传导麻醉 ,作下颌阻生牙远中龈切口 ,同时…  相似文献   
110.
额部血管岛状皮瓣立即修复腭部肿瘤术后缺损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腭部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问题 ,寻求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我们从 1986~ 1998年利用前额颞浅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腭部肿瘤切除后所致的组织缺损 15例 ,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较满意地恢复了腭的外形及语言和吞咽功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共 15例病例 ,男性 10例 ,女性 5例 ,年龄 43~ 67岁 ,平均年龄 5 1岁 ,均为腭部恶性肿瘤。病程从 6个月到 2年。临床检查 :15例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专科检查病变均位于软腭或软硬腭交界处 ,病变范围从 2 .5~ 5cm ,局部表现为溃烂 9例 ,其中侵犯腭侧牙龈及牙槽骨 5例。表现为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