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56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李娜 《光明中医》2008,23(5):577-579
卫气的生成,其物质基础来源于三个方面:水谷之精气、先天之精气及其自然界清气。此三者在肺气的宣降运动中汇集于肺生成一身之气,其气分阴阳为营卫,卫气分布于人体体表的功能也是肺气功能的延展。  相似文献   
22.
通过分析历代医书中畏寒与恶寒的含义,阐述畏寒与恶寒的用法,恶寒最初代指一切怕冷症状,宋代用畏寒部分代指外感怕冷,明清则畏寒与恶寒混用。在高等教育的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将畏寒与恶寒严格区分,怕冷这一症状,用恶寒描述的表示外感,用畏寒描述的表示内伤,对临床诊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认为这容易导致初学者忽略怕冷形成的机理,对一些疑难病证的诊断容易产生错误,所以提出临床上区别畏寒与恶寒,关键在于判断卫气是虚弱还是阻滞。  相似文献   
23.
跷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叶天士擅长采用奇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种内科病,在治疗“卫气夜不入阴,阳跷脉盛”型不寐时提倡以“半夏秫米汤”为基础方加减。若病机包括“厥气客于胃”,则治以加减温胆汤类方;若病机包括“阳伤痰阻气道”,则治以加减外台茯苓饮。  相似文献   
24.
摘要:筋膜理论是近年来治疗肌骨疾病的研究热点,而卫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筋膜与卫气的概念出发,对比二者存在形式的差异,探讨筋膜理论与卫气学说在位置结构、功能和病理3个方面的相似性,强调二者论治疾病的“整体观”。并阐释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发病机理与筋膜及卫气密切相关,针刺可以通过干预筋膜和卫气达到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良好效果。本研究为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5.
俞承烈主任中医师为浙东名医范文虎的第四代传人,是浙江省基层名中医,临证三十余载,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总结俞师从肝郁痰热论治失眠的经验,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灵枢·客邪》:"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相似文献   
26.
<正>曾有一垂危病人,叶天士认为是不可救药了,可一年后,他又见到了那一人,原来是一老僧治好了他的大病。叶天士问清了老僧的地址,第二天便前往求学。他隐姓更名,从学徒做起,挑水砍柴,劳动之余就向老僧学习医道,几年后,老僧对他说,你已经学到了我所有的医技,可以出师下山独立行医了,你的医术  相似文献   
27.
血分证探析     
血分证为温病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探讨该证候对于温病理论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试从血分证的学术源流、涵义、治疗三方面探究血分证。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清热养阴生津法治疗外感高热(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外感高热(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基础上加用清热养阴生津法中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即刻退热时间、炎症指标、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影像学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有效率等,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即刻退热有效率与解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指标如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与影像学炎症浸润吸收方面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同时可更快的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氧合指数(PaO2/FiO2)情况(P<0.05);2组肺部感染指数(CPIS)、呼吸频率(RR)、心率(HR)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且实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养阴生津法治疗外感高热(重症肺炎)疗效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9.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何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笔者认为,太阴主内是由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决定的;太阳主外是由足太阳膀胱经的气化作用决定的。  相似文献   
30.
川崎病患儿血清内皮素1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卫气营血辨证配合西药治疗川崎病39例,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小儿川崎病46例并发症的临床分析,21例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