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胃不和卧不安"这一理论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分别从中医学对其理论的认识及后世医家的临床研究、西医的临床研究来分析这一理论,并予病例分析来阐述这一理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2.
笔者在《黄帝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的指导下,临床以和胃为法治疗一些失眠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证明相距久远的经典理论,在现实中仍有其重要意义,临床上仍当重视。  相似文献   
73.
“胃不和则卧不安”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意思是说,胃病或胃肠不适可使人入睡困难。  相似文献   
74.
“胃不和则卧不安”最早载于《素问·逆调论》,该理论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然医家们对其解读却不尽相同。通过研读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深入探讨其原理。“胃不和”指足阳明胃经经气不顺,逆而上行; 而“卧不安”,既有医家认为是指喘而不得卧,亦有医家认为指睡眠不安,而后者更令人信服; 中医病机方面,主要从气血失调、实邪壅滞、肝胃不和、足阳明胃经逆乱等方面进行论述; 西医原理方面,主要探索了脑肠轴系统中脑肠肽、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睡眠的机制。通过探讨何为“胃不和” “卧不安”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拓展诊疗思路,更好地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5.
胃中之气上逆,不能下行而致体内气机紊乱,失去平衡,最终阴阳不能相交而导致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作为经典理论之一,在失眠的发病、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方面均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疾病,属中医腹痛泄泻的范畴,然脑系疾病患者,如失眠、焦虑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等在发病过程中亦多伴胃气不和的症状,王新志教授认为卧不安则胃也不和,病在大脑,治在脾胃,利在心神,辅在四旁,通过临床观察和实践,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脑系疾病,兼有胃肠功能异常的表现,效果颇佳。笔者随导师王新志学习多年,现将吾师观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7.
"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始于《内经》,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在历史的演变中,无论是中医学,还是现代医学,都对该理论有着不同的阐释和见解,在诊治方面双方各有优势,亦各有不足。本文主要阐述及分析中医学及现代医学相关医家对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旨在为临床诊治失眠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8.
漫谈“胃不和侧卧不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佳 《江苏中医药》2002,23(5):36-37
从理、法、方、药的角度阐述了《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对治疗失眠的指导意义,生理上,胃和脾健,化源充足,中焦斡旋,则神得所养,阴阳相交,而得安寐;病理上,胃不和,生化乏源,则营气不足,心神失养,或升降失职,则邪气内扰,心神不安,均可导致不寐;治疗上,将和胃法贯穿于失眠治疗的全过程中,并根据邪气内扰和营气不足的孰多孰少,分别选方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9.
屈崇原 《长寿》2007,(5):6-6
中医巨著《素问·逆调论篇》中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论述,就是指饮食不当,脾胃功能失调可以影响到睡眠。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认为脾为心之子。又脾胃相表里,统主水谷运化。脾胃功能失调,宿食停滞,或胃肠积热,胃失和降.子病及母,影响心神.故而会造成心神不宁而失眠。  相似文献   
80.
《保婴撮要》是明代薛铠、薛己父子所著的儿科专著,其中记录了对小儿睡卧不安的辨治经验。薛氏结合脏腑辨证、小儿情志因素及乳母因素,利用五脏生克及朝夕补益之法治疗睡中惊动、夜啼、睡中切牙、不寐等小儿睡卧不安相关病症,其论治思想对于现代临床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