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素问·逆调论》中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然而由饮食不节引起的失眠,此病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作为肠和脑的中间纽带,将胃肠道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系起来,这与中医论述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出发点,探讨胃肠不舒与失眠发生的内在联系,将现代发病机制与中医理论结合起来,以明确“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2.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胃肠疾病致失眠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失眠症状。魏玮教授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认为胃肠疾病伴失眠的病机为气血不化、营卫失和;胃肠不和、神明不安;肝胃不和、上扰心神;升降失常、阴阳失交。提出从补气血以助睡眠、调营卫以促安寐、和胃肠以安神明、和肝胃以安心神、调升降以复阴阳5个方面调和胃肠、调节睡眠,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
风寒之中人也,始则皮毛,肺应之,为喷嚏恶风,鼻出清涕,肌肤烘热,咳嗽咽痛,甚则发疹,继逼腠理。肺与胃应之,为恶寒头痛,身热咳嗽,纳食无味,甚则为斑为疹;渐浸肌肉,胃应之,为舌黄口渴壮热,口中气秽,不思纳食,形体牵滞,卧不安寐,甚则发斑。及至半表半里,则为口苦胁痛,往来寒热,心烦喜呕,不欲纳入,甚则壮热谵语。  相似文献   
24.
中医不寐,古籍中也称“不得眠”、“不得卧”、“目不暝”等,是因外感或内伤等因素,致使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心神不安,以致失去正常的睡眠时间,经常不能入眠为特征的一种症候。临床表现不一,或入睡困难;或睡中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或睡眠不踏实,时睡时醒,甚至彻夜未眠[1]。不寐的原因很多,但总与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有关[2],其病理变化,总属五脏功能失调引起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紊乱[3]。虚证多属阴血不足,责在心脾肝肾;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所致,内经中“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引申为脾胃不和,痰湿食滞导致的寐寝不安,本篇主要探讨关于痰浊内阻导致的不寐。  相似文献   
25.
浅谈《内经》之“胃不和则卧不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后世医家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解有以下两种:一是指患者由于气喘而不得平卧,是一种疾病强迫性体位的表现;二是指由于脾  相似文献   
26.
心态大境界     
<正>现代有些人往往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往往是不足为训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永无休止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的就是永无止境的痛苦与烦恼。已经原形毕露或尚未暴露的各个大小贪官,并非因为腰缠万贯而幸福,却往往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整日如坐针毡,忧心忡忡。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找到;正如有的药物能够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一样。京剧《红灯记》中李奶奶面对  相似文献   
27.
从中医古籍经典挖掘“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内涵,以“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并融合现代医学原理说明其思想内涵的科学性和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8.
"卧不安"是临床中常见的病证之一,历代医家和学者们根据其形成机理,从心、肝、脾、胃、肾等不同角度对本病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和研究,本文就"卧不安"与心胃(脾)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9.
30.
“胃不和则卧不安”治验4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海  梁彩霞 《陕西中医》2001,22(7):432-432
例1.王某,男,58岁。1996年3月6日初诊。罹患胃痛病已20年,加重伴失眠半月。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胃院痛时作,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半月前因与人发生口角后胃痛再作,坐卧不安,夜间睡眠极差,甚至彻夜不眠,伴见口干、口苦、暖气吞酸、腹胀便干等症,舌红、苔黄厚,脉弦数。上消钡透示胃窦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胃速乐、雷尼替丁、及安定等西药效果不明显,辨证为肝郁气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火热扰心、心神不宁所致。治宜舒肝和胃。清热泻火,用化肝煎、左金丸化裁:龙胆草、青陈皮、川黄连、柴胡各10g,牡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