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和"者,阴阳自和也,阴阳交感既济,谐和为用,通过阴阳恒动、相互消长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最佳稳定状态。反之,破坏了阴阳的动态平衡,引起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运行失常,此即为"不和";卧不安,又称"不得卧"、"目不瞑",是早期古人对失眠症状比较贴切的概括性描述。此条文本  相似文献   
12.
说"动、静",看阴阳 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即霜降之后,伦敦早晨5点钟气温都比较低。我读书、写小文章时因为处于静坐状态下,通常都会穿厚衣服保暖,以保阳气为主,外出运动则另作别论。而后就是立冬,标志着从那一时刻起,秋季结束,进入冬季了。据说这个冬天英国天气会比往年冷得多。从某国金融危机开始,导致欧洲经济不振,英国经济也受影响,各公司、甚至公有机构也收缩规模,简编裁员。  相似文献   
13.
正"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原文:"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1]74原文旨在说  相似文献   
14.
温胆汤为历史名方,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收到满意疗效.据考证温胆汤出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之《集验方》,后为《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引用,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由"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三两、枳实二两炙、甘草一两炙"组成,指出其病机是"胆寒固也",寒者温之,故重用生姜、陈皮.宋代陈无择《三因方》进一步扩大了温胆汤的适应范围,言其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眩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其组成为《千金要方》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由四两减为五片;指出其病机是"心惊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痰涎"与"气郁"变生诸证都可以运用温胆汤,至此后世之同名方剂多是在《三因方》温胆汤基础上灵活加减变化,最终形成了温胆类方[1].  相似文献   
15.
后世医家及学者对<素问·逆调论>中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做出了详细精湛的诠释.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的变化,我们可不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卧不安则胃不和"呢?研究显示,睡眠障碍可影响胃的功能.文章从中西医多方面阐述作者对"卧不安"与"胃不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失眠即不寐,"胃不和则卧不安"源自于《素问·逆调论》。胃纳脾运,为气机升降枢纽,气血生化之源,化源充足神明得养,则静卧神安。胃气调和,升降有序,阴阳平衡,气血充盛,营气行,卫气出入,循环有度,夜寐得安;宿食停滞、情志失调,心神失养,则不寐。阴阳平,阴能纳阳,阳入于阴。不寐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胃和"为"卧安"的前提。"和"即阴阳自和,交感既济,谐和为用,阴阳恒动、相互消长,自我调节,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稳定状态。出自《灵枢》的半夏秫米汤是治疗"胃不和则卧不安"的名方;医家运用和胃通腑安神方(辨证分型)、温胆汤合半夏秫米汤(痰热中阻)、归脾汤合交泰丸(脾胃气虚)、香砂六君子汤(虚实夹杂)亦获佳效。"心热不寐,解溪泻,涌泉补立愈",针灸从阳明胃经、泻太阴脾经治疗心热不寐。  相似文献   
17.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白<素问·逆调论篇>,原指阳明经气上逆,呼吸有声,不能平卧的病症.后世多把"卧不安"看成是"不寐"、"失眠".而把"胃不和"泛指胃气的纳降失常引起的病症.笔者在临床上注意脾胃之病所敛之失眠者,并运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国祥 《陕西中医》2011,32(10):1434-1435
<正>"胃不和则卧不安"语出《素问.逆调论》,原指阳明经气上逆而呼吸有声不能平卧之症,主以半夏秫米汤治之。《灵枢.邪客篇》并载半夏秫米汤有"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之功。后世多将"卧不安"解释为"不寐"、"失眠",方证相对其效亦彰。但笔者在临床中体会到"胃不和则卧不安"之不寐、失眠,并非半夏秫米汤一方所能概治。不寐之证责  相似文献   
19.
回顾近年国内"胃不和则卧不安"相关文献,从理论、临床、实验方面对"胃不和则卧不安"这一经典理论辨治失眠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求论证"胃不和则卧不安"对治疗失眠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渊源。  相似文献   
20.
林绍志 《中医杂志》2024,(11):1165-1169
梳理古今医家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不同认识,明确分歧在于对“卧不安”是不能安卧还是不能安眠这个焦点,并指出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提出《素问·逆调论篇》该段经文以气逆为纲,肺、胃、肾三脏腑气机不利所致“息”不利为目,以是否“得卧”和活动为标准,阐释了气逆证的病因、病位和病情;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非《黄帝内经》原文,可能是一句点评语误植后的衍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