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姚兰 《山西中医》2010,26(1):23-24
目的:观察升清降浊法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便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中药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西沙必利治疗。服药20天后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中治愈24例,好转22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中治愈12例,好转24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为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中药升清降浊法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72.
通调三焦、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便秘3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自2002年7月~2004年6月,以通调三焦、升清降浊法治疗慢性便秘36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3.
升清降浊与胃肠运动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维峰 《新中医》1999,31(7):57-57
胃肠运动是消化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化道内容物转运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胃肠平滑肌的肌电调节机制与胃肠运动的关系,以及运动与胃排空的关系开始为人们所认识,胃肠动力学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胃肠病学的热门课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慢性胃病患者...  相似文献   
274.
李炳禄 《北京中医》2002,21(1):10-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期痴呆症的疗效。方法:根据“形不足者湿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以味”等论点,针对老年人脾肾功能虚衰的特点,中药以补肾健脑,活血化瘀、升清除浊为原则组方,按长谷川痴呆量表统计评分,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本方药组成合理,疗效可靠,体现了中医肾精生,脑髓养,痰瘀化,清窍复的功效。  相似文献   
275.
吕大谷 《北京中医》2002,21(1):31-32
笔者自1993年起,运用温中补脾、升清降浊的方法,自拟了温中补脾汤,在临床中用此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76.
泌尿系统疾病,古称“水肿““淋证““癃闭“等,治疗则多从三焦气化不利立论.颜德馨教授认为水液代谢运输虽是多个脏器共同参与的过程,但因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与水液代谢的枢纽,故脾胃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  相似文献   
277.
清代医家陈士铎认为,湿热是痢疾发生的根本原因,善于从肝肾论治痢疾,在《辨证录》一书中基于五行和脏腑生克的理论体系首次提出“痢之来始于肝,痢之成本于肾”的观点,揭示了痢疾与肝木肾水的密切联系。辨证时,陈士铎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痢疾之阴阳盛衰,辨痢疾之寒热真假,并提出治痢六法:从肝肾论治、升清降浊、补阴护阳、因势利导、下其瘀血、通中有塞。其治痢用药特色:喜用顺气之药,重用白芍为君,多伍养阴之药。  相似文献   
278.
自拟升清降浊汤辨证加减治疗胃下垂3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萍 《国医论坛》2001,16(5):25-25
1 一般资料360例患者系 1 992年 6月~ 2 0 0 0年 6月所治疗的病例 ,其中男 1 0 6例 ,女 2 5 4例 ;60岁以上 86例 ,40岁以上~ 60岁 1 98例 ,2 0岁~ 40岁 70例 ,2 0岁以下 6例 ;年龄最大 85岁 ,最小 1 3岁 ;单纯胃下垂者 43例 ,合并胃炎者 1 2 0例 ,兼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 1 5 8例 ,兼胃扩张者 6例 ,兼胃扭转者 3例 ,兼胃癌者 4例 ,兼两种以上病者 2 6例。就胃下垂的程度而言 , 度 2 1 8例 , 度 1 0 2例 , 度 40例 (诊断以西医本科教材为准 )。2 治疗方法中医虽无胃下垂之病名 ,但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胃痛、痞满、泄泻等病证之日久不愈。其…  相似文献   
279.
眩晕证治心得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0.
《家庭医药》2008,(1):I0021
荐方黑木耳茶方药:黑木耳7克,生姜10片。用法:每天早晨先用冷水将黑木耳浸泡10分钟。洗去杂质,和切好的生姜片放在较大一点的茶杯里用开水沏,待稍凉后随渴随喝。杯里的水饮完后,继续倒入开水沏泡。每天做晚饭时,将当天用的黑木耳炒菜或做汤吃掉。坚持数月,可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