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存悌教授擅治内科疑难病症和肿瘤,从医三十余载,博览古今医书,潜心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患者遍及省内外,皆有口碑.1993~1994年曾在美国行医,治愈很多疑难病症,深受美国患者好评.张教授为当代“火神派”著名医家,临床善用经方,重用附子,推崇火神派,其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果斐然,出版专著20余部[1],包括《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温阳九法》、《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等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应用“升清降浊、通因通用”法治疗慢性泄泻颇具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病机为清浊升降失调,主要责于脾、肾、肝,表现为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脾气亏虚、肾精不足,标实为水湿、瘀血停滞。治疗以升清降浊为治则,升清即补益脏腑,尤其注重健益脾气、滋补肝肾;降浊即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使气、血、津液恢复正常代谢,以祛除水湿、瘀血等浊阴之物。常用补阳还五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同时根据血瘀、湿证的兼杂予以辨证加减,并注重情志调理。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中医学称"泄泻"、"泻下"。多由于小儿脏腑娇小幼稚,抵抗力差,乳食不节,壅滞肠胃或外感暑湿,伤及脾胃肠腑,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走大肠而泻下。我科门诊自2008年以来,开展药物贴敷配合温和  相似文献   
15.
升降散出自清代名医杨栗山的《伤寒温疫条辨》,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药组成。本方取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知,具有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功效,临床上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皆可用之。  相似文献   
16.
升清降浊法治疗神经性耳聋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向勤 《山西中医》1996,12(6):18-19
升清降浊法治疗神经性耳聋62例吕梁地区医院(033000)郭向勤关键词神经性耳聋升清降浊法笔者自1986年7月至1995年2月采用中医升清降浊法治疗神经性耳聋62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2例,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  相似文献   
17.
笔者自1993年起,运用温中补脾、升清降浊的方法,自拟了温中补脾汤,在临床中用此方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根据资料统计,近几年来,我区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这可能与我们沿海地区的水质和饮水习惯有密切关系。既往对这些胆道疾患,内科大多采取消炎利胆、解痉排石及其对症处理,疗程长,效果差,特别是胆石症患者,不少患者还是依赖手术治疗。如何采用非手术解除胆石症患者的痛苦,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讨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研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祖国医学认为,升清降浊既是脏腑的生理功能,又是临床的一种治疗法则。中医的经典著作《内经》认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充分说明升降功能维持生…  相似文献   
19.
叶宓曚  俞索静  徐凌 《中成药》2007,29(8):I0017-I0019
升清降浊合剂由当归、赤芍、白芍、川芎、白芷、桃仁、荆芥、防风、石菖蒲、柴胡、陈皮等14味中药组成,具有升清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外伤引起的头痛,头昏恶心等,是我院临床上应用多年而疗效显著的自制制剂。为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方中当归、川芎、赤芍、白芍进行了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制剂中赤芍、白芍的有效成分芍药苷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定性定量方法,可较严格地控制该制剂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属“胃脘痛”范围。近几年来,笔者在辨证的基础上,采用滋阴柔肝、升清降浊、调气养胃等方法治疗,颇获效验,现举例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