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9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61篇
综合类   486篇
预防医学   103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3篇
肿瘤学   18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1熄风化湿方组成:白芍10 g,钩藤10 g(后下),蒺藜15 g,木香6 g,黄连3 g,干姜3 g,黄芩6 g,陈皮6 g,防风6 g,白术10 g,败酱草15 g,石榴皮10 g,生甘草6 g。功效:柔肝熄风,清热化湿。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风内动、湿热内阻证)。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方解:方以蒺藜、白芍、钩藤柔肝熄风为君药;陈皮、防风理气祛风,黄芩、黄连、败酱草苦寒清热燥湿,皆为臣药;白术甘淡,健脾渗湿,木香、干姜辛温,理气祛湿,振奋阳气,防苦寒伤阳,以行郁滞之气,均为佐药;石榴皮酸涩,涩肠止泻,甘草调和诸药,二者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柔肝熄风、清热化湿之功。  相似文献   
143.
1 消癌解毒方组 成:白花蛇舌草15?g,山慈菇12?g,僵蚕12?g,蜈蚣12?g,太子参15?g,麦冬12?g,八月札12?g.功 效:消癌解毒,扶正祛邪.主 治:恶性肿瘤(正虚毒结证).用 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饭后30?min温服.方 解:方中白花蛇舌草、山慈菇为君,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僵蚕、蜈蚣为...  相似文献   
144.
张曦 《江苏中医药》2021,53(12):5-6
1 肾着汤组? 成:甘草5?g,干姜10?g,茯苓20?g,白术20?g.功? 效:散寒除湿,温行阳气.主? 治:寒湿偏盛、脾阳不运之腰(腿)痛病.用? 法:每日1剂,每剂水煎汤药约200?mL,早晚饭后温服.药服2周左右,期间注意保暖,适度运动.方? 解:该方出自《金匮要略》,《千金要方》作肾着汤.此肾病皆用脾药,益土正所以制水是也.方中干姜辛热走中,煨土散寒;白术健脾;茯苓利湿;甘草温中和合.诸药共奏散寒除湿、温行阳气之功.  相似文献   
145.
Gao XY  Sun CJ  Ba Y 《中国针灸》2010,30(11):960-962
分析窦汉卿"流注八穴"理论、针下得气说、手指十四法、取穴、用针及治神等学术思想,探讨窦氏对<内经><难经>学术的继承发展以及窦氏学术对后世针灸各家的影响,指出其对提高治疗效果、发展针灸学术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6.
《江苏中医药》2010,42(5):12-12
4月1日.全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江苏无锡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吴刚回顾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及成就,其中标准研究及信息化基础研究工作成效突出:“十一五”期间,共制订和公布27项国家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209项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47.
孙世辉  张苗苗 《河北中医》2013,35(8):1234-1235
痹证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的特点,既有外感因素也有内伤因素,在中青年人和老年人群中均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孟河医派是清末最著名的中医流派之一,以费伯雄为代表,辨证用药以平正轻灵而疗效卓著为特色,具有严密的学术风格和鲜明的用药特色,历数百年而长盛不衰.现从《孟河四家医集》[1]有关湿热(包括痰热)型痹证中总结用药规律和特色.  相似文献   
148.
医家座右铭     
《陕西中医函授》2012,(1):M0003-M0003
医乃仁术,良相同功。立志当坚,宅心宜厚。纵有内外妇幼之别,各尽神圣工巧之能。学无常师,择善而事;卷开有益,博览为佳。必读昔贤之书,俾免离经而叛道;参考近人之说,亦使温故而知新。及其成功,尤贵经验;再加修养,方享令名。临证非难,难于变化;处方应慎,慎则周详。认清寒热阴阳,分辨表里虚实。诊察各求精到,举止切戒轻浮。  相似文献   
149.
以地域命名的江苏地区中医流派: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和山阳医派在学术思想上相互渗透,各有创新。其中吴门医派以温病学术思想为著,而其对其他流派的学术影响亦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0.
子和汗法与现代药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子和与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齐名 ,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誉为攻邪派的宗师。倡言汗吐下三法赅尽治病诸法。1 汗法的渊源与内涵1 1 汗法内涵仅汗法而言 ,与常说的发汗退热 ,发汗解表不同 ,其内涵非常广泛 ,他说“汗以泄其表”。表者 ,乃皮毛、肌肤、腠理、经隧、脉络、六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