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11篇 |
免费 | 1375篇 |
国内免费 | 22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1303篇 |
口腔科学 | 69篇 |
临床医学 | 2711篇 |
内科学 | 7530篇 |
皮肤病学 | 13篇 |
神经病学 | 844篇 |
特种医学 | 60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387篇 |
综合类 | 7035篇 |
预防医学 | 1522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718篇 |
78篇 | |
中国医学 | 2669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357篇 |
2023年 | 656篇 |
2022年 | 801篇 |
2021年 | 938篇 |
2020年 | 710篇 |
2019年 | 656篇 |
2018年 | 391篇 |
2017年 | 609篇 |
2016年 | 706篇 |
2015年 | 796篇 |
2014年 | 1257篇 |
2013年 | 1222篇 |
2012年 | 1675篇 |
2011年 | 1695篇 |
2010年 | 1554篇 |
2009年 | 1597篇 |
2008年 | 1659篇 |
2007年 | 1526篇 |
2006年 | 1440篇 |
2005年 | 1382篇 |
2004年 | 1058篇 |
2003年 | 876篇 |
2002年 | 707篇 |
2001年 | 564篇 |
2000年 | 409篇 |
1999年 | 367篇 |
1998年 | 310篇 |
1997年 | 274篇 |
1996年 | 267篇 |
1995年 | 223篇 |
1994年 | 201篇 |
1993年 | 162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03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36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背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往往存在内皮功能异常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加,预示这类患儿未来有可能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虽然针对这种疾病的病因干预治疗已开展十余年,但是目前尚无研究对儿童应用降胆固醇药物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目的:评价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应用普伐他汀(pravastatin)治疗2年的疗效及安全性。
设计: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于1997年12月7日至1999年10月4日入选儿童,随访2年。
地点及参试者:214名8~18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儿童均来自荷兰一家医疗救治中心。
干预:限制患儿脂质摄入并鼓励开展日常体育锻炼,随后患儿随机分配接受20~40mg/d普伐他汀治疗(n=106)或安慰片剂治疗(n=108)。主要观察指标:疗效的评价指标是2年后两组患儿颈动脉IMT平均值的变化;安全性的评价指标为2年后患儿生长发育成熟情况、激素水平以及肌肉和肝脏酶的变化。
结果:与基线相比,普伐他汀组颈动脉IMT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均值[SD],-0.010[0.048]mm;P=0.049),而安慰剂组呈现出增厚的趋势(均值[sD],+0.005[0.044]mm;P=0.28)。两组问IMT的均值(sD)变化(0.014[0.046]mm)具有品著性(P=0.02)。另外,与安慰剂组相比,普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平均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为-24.1%和+0.3%;P〈0.001)。两组间生长发育、肌肉或肝脏酶、内分泌功能指标、Tanner阶段评分、月经初潮和睾丸体积均无差异。
结论:采用普伐他汀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儿2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明显减退,药物对生长发育、性器官成熟、激素水平和肌肉、肝脏组织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2.
73.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阶段。当于痫前期有明显临床表现时,常伴有螺旋小动脉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和血管内皮的广泛损害。心血管领域的研究证实,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AS和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研究Lp(a)在子痫前期发生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尤为重要。迄今为止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仅限于子痫前期患者母血中Lp(a)的变化,且结果相异。本研究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mmunotransmission assay,ITA)对子痢前期胎盘、母血及脐血中的Lp(a)水平进行检测,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子痫前期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訾鹏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21(15):11-11
一项美国的研究认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无心血管病征象的貌似健康的心肌功能减弱有联系。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对动脉粥样硬化是通过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的具体临床事件损害心功能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6.
77.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中国城镇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作为心脑衄管疾病的基础,能造成血管舒缩性降低,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AS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多种细胞因了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的平滑肌绌胞和白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炎性过程。而通过探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对AS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以及临床观察表明了它在预防AS中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8.
79.
卡维地洛是一种新型的β受体阻滞剂类的抗高血压药物,它同时具有继发于α1受体阻断作用的血管扩张作用.卡维地洛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不影响心输出量和肾功能.它的抗高血压效果等同于其他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卡维地洛对血脂和血糖代谢的影响属中性.卡维地洛和利尿剂联合应用时有效率增加.卡维地洛有很多独特的性质.除了抗高血压作用外,它在体内、体外都显示出具有抗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抑制氧自由基的作用.该药物的抗氧化性能明显地强于维生素E.在动物模型中,与其他β受阻滞剂相比,卡维地洛可减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减少梗死范围,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梗死后的生存率.最近的研究显示:对已经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应用卡维地洛治疗可减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卡维地洛的抗氧化和抗增生作用可能优于目前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1]. 相似文献
80.
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的相关性——周仲瑛老年医学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肾亏虚为高脂血症之本 高脂血症属中医之“痰浊”、“血瘀”的范畴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同,而对于“痰浊”、“血瘀”之本却有不同的认识,因津液代谢主要涉及肺之通调、脾之运化、肝之疏泄及肾之蒸化,故目前“痰浊”之本的分歧主要责之于脾肾不足或是肝肾亏虚。周老师认为高脂血症之本为肝肾亏虚。因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肾阴不足,虚火内生,灼津炼液,而成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