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58篇 |
免费 | 1341篇 |
国内免费 | 45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21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255篇 |
口腔科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1790篇 |
内科学 | 410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222篇 |
特种医学 | 3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619篇 |
综合类 | 2869篇 |
预防医学 | 566篇 |
眼科学 | 94篇 |
药学 | 4827篇 |
43篇 | |
中国医学 | 2258篇 |
肿瘤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0篇 |
2023年 | 504篇 |
2022年 | 533篇 |
2021年 | 627篇 |
2020年 | 460篇 |
2019年 | 420篇 |
2018年 | 180篇 |
2017年 | 403篇 |
2016年 | 358篇 |
2015年 | 485篇 |
2014年 | 671篇 |
2013年 | 705篇 |
2012年 | 909篇 |
2011年 | 941篇 |
2010年 | 794篇 |
2009年 | 716篇 |
2008年 | 887篇 |
2007年 | 780篇 |
2006年 | 675篇 |
2005年 | 646篇 |
2004年 | 496篇 |
2003年 | 351篇 |
2002年 | 267篇 |
2001年 | 240篇 |
2000年 | 161篇 |
1999年 | 134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122篇 |
1996年 | 116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58篇 |
1991年 | 62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53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探讨不同剂量组的补阳还五汤益气组与活血组有效成分在MCAO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补阳还五汤微透析样品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益气组低、中、高剂(3.09,6.1712.34 g/Kg),活血组注射液给药剂量为2.32 g/Kg,股静脉给药后脑缺血再灌注损失大鼠中有效成分的药动学特征。补阳还五汤不同给药组中芒柄花素和芍药苷药动学过程符合一房室模型模型,低剂量益气组和活血组中芒柄花素和芍药苷的t1/2分别为(88.43±3.82,69.18±0.11) min,MRT分别为(138.56±4.83,113.62±2.42) min,AUC0-t分别为(28 488.35±4800.32140 614.80±23 954.05) ng/mL·min;中剂量益气组和活血组中芒柄花素和芍药苷的t1/2分别为(82.16±1.78,67.08±3.69) min,MRT分别为(127.95±2.70,116.58±4.13) min,AUC0-t(48 619.25±...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比较当归多糖铁复合物(APIC)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差异,为优化临床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并辅以定期放血法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分别随机分为APIC低、中、高剂量(5.83、8.75、17.5 mg/kg)组,ig给药,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铁浓度,用DAS 2.0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并采用SPSS 13.0软件对同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和正常大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进行t检验。结果 APIC在两种不同生理状况下大鼠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3个剂量组的缺铁性贫血大鼠的血清铁浓度在4 h以后均显著高于健康大鼠,3个剂量组的CL/Ft、1/2β与正常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只有高剂量组的t1/2α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APIC在缺铁性贫血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螺内酯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周期交叉设计, 18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200 mg螺内酯,HPLC法测定血浆中螺内酯的代谢物坎利酮的浓度。结果:参比制剂和受试制剂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房室模型,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代谢物坎利酮的药动学参数如下:t_(mux)分别为(4.2±s 1.2)和(4.7±1.6)h,C_(mux)分别为(160±47)和(150±43)μg·L~(-1),t_(1/2ke)分别为(18±5)和(19±4)h,AUC_(0~72)分别为(3168±688)和(3267±627)μg·h·L~(-1),AUC_(0~∞)分别为(3611±768)和(3759±642)μg·h·L~(1-)。与参比制剂相比,受试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6±2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适用于螺内酯的人体药动学研究;经方差分析和双向单侧t检验证明,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初步研究国产比伐卢定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并评价其安全性,为Ⅱ/Ⅲ期临床试验及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健康男性受试者,单次静脉弹丸式注射比伐卢定0.75 mg/kg,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给药后180 min内的血药浓度进行药动学分析,测定活化凝血时间进行药效学分析,同时观察给药前后受试者生命体征及安全性检查指标的变化。结果入选健康男性受试者10名,年龄(29.5±3.4)岁,身高(170.7±5.5)cm,体重(66±7)kg,体重指数(22.2±1.7)kg/m2。药动学参数:峰浓度(Cmax)为(8347±1586)μg/L,达峰时间(Tmax)为5 min,末端消除半衰期(T1/2z)为(41.6±9.0)min,0到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24.0(98.4~182.3)min.μg/L,0到无穷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131.9±26.8)min.μg/L,平均驻留时间(MRT0-t)为(25.6±3.1)min,表观分布容积(Vz)为(354.8±103.9)ml/kg,清除率(CL)为(5.9±1.1)ml/(min.kg)。药效学参数:基础值(E0)为(146±17)s,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2225(799~42 008)μg/L,最大效应(Emax)为(4072±294)s。试验结束后,所有受试者行X线胸片、头颅CT、12导联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凝血5项检查),均未见异常。试验过程中受试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比伐卢定似有起效快和半衰期较短的特点,可作为一种较安全的抗凝剂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6.
107.
抗血小板药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衰患者较好的替代治疗方法 ,有效的血管通路可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然而在围手术期内瘘出现急性闭塞的问题却较突出 ,据报道 ,急性闭塞多为局部血栓栓塞。为此 ,我们研究了血小板及抗血小板药抵克力得、阿司匹林对动 静脉内瘘成形术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 0例住院患者 ,男性 2 3例 ,女性 17例 ,平均年龄 52 33± 15 78岁。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拟行血液透析 ,采用自身动、静脉建立内瘘。随机分为2组 ,两组临床条件相似 ,具可比性 (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原发病及术前桡动脉血流量肾小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采用裸鼠在体分时取样法比较国产和进口2种咪喹莫特乳膏的皮肤药动学行为。方法:分别在裸鼠相同面积的皮肤上涂抹2种乳膏各约0.03g(n=32)后,于0.25、0.5、1、2、4、6、8、24h取皮制备匀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比较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并计算偏差以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国产和进口乳膏的咪喹莫特cmax分别为(82.80±8.13)、(76.46±13.08)μg·g-1,tmax分别为(6.0±0.0)、(5.0±1.2)h,t1/2分别为(25.28±4.27)、(23.30±7.42)h,AUC0~24h分别为(992.27±226.55)、(1037.02±175.93)μg·h·g-1,二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制剂cmax、tmax、AUC0~24h的RSD分别为9.8%、17.1%,0、24.0%,22.8%、17.0%。结论:2种乳膏的裸鼠皮肤药动学行为无显著性差异;主要药动学参数的RSD偏差较小,表明在体给药分时取样法能较好地反映药物在裸鼠体内的经皮代谢过程,适用于临床前外用药物的皮肤药动学筛选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子,降低Hcy水平有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大鼠急性蛋氨酸(Met)负荷作为药理模型,就丹参水溶性物质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A(SalA)对大鼠血浆中Hcy调节作用进行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研究,发现1,2.5,5 mg/kg 3个剂量的SalA对Met负荷引起的血浆中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升高有降低作用,并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本文建立了基于SalA对Hcy调节作用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PK-PD)模型,较好的拟合了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实验结果,并与丹参素(DSS)对Hcy调节作用的PK-PD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定量揭示了SalA对tHcy升高促进作用以及转硫途径消除作用与DSS的差异:SalA对于tHcy上升促进作用弱于DSS,但是对于tHcy转硫途径消除的作用强于DSS。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