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6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866篇
  2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加替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国产加替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设计,加替沙星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均为200 mg,ivd, q12 h, 疗程5~14 d.结果: 本项试验实际入组49例,其中加替沙星组27例,左氧氟沙星组22例,治疗结果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30%与95.4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5.24%与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与4.55%,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临床常见的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均是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加替沙星与甲硝唑复方凝胶的制备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卡波姆为主要基质制备加替沙星甲硝唑复方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symmetey shield RP18,Columm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1%三乙胺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4.5)-乙腈(87:1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5 nm.结果:加替沙星线性范围是18.46~55.39μg/mL,甲硝唑线性范围是8.50~25.51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8%,99.3%.结论:可用卡波姆为主要基质制备加替沙星甲硝唑复合凝胶,并可采用该检验方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3.
目的本研究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对国产新药加替沙星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以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为对照药,试验组和对照组剂量均为400mg/d,静脉滴注3~5d,改口服胶囊同样剂量,疗程7~14d。结果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细菌性感染368例,其中试验组185例,对照组183例。两组的总体临床有效率与痊愈率、细菌清除率、两组细菌转阴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纸片药敏结果表明,临床分离菌对加替沙星敏感率明显高于环丙沙星、司帕沙星与氧氟沙星。MIC结果提示,加替沙星对绝大多数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抗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其他几种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与其他几种抗生素相近或略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加替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治疗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急性中、重度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4.
注射用加替沙星引起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军 《天津药学》2004,16(6):45-45
患者,男,25岁,因咳嗽1个月后,肋部疼痛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为“右下肺炎”,给予注射用加替沙星200mg(山东罗欣药业,批号040505)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首次滴注,30滴/min,2min后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头晕、恶心、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停止滴注。查体:脉搏100次/min,  相似文献   
35.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替沙星片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一种加替沙星片的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 扫描加替沙星对照品溶液的紫外光谱 ,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 2 84 .0 nm,以此作为检测波长 ,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加替沙星片剂的含量。结果 加替沙星在 3~ 15 mg· L-1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其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 (r =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10 2 .0 % ,RSD为 1.4 % (n =9)。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 ,对仪器要求不高 ,可在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6.
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肖霞  曹天高 《医药导报》2004,23(12):0939-0940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慢性中、重度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患者70例,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加替沙星注射液;对照组32例,给予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剂量均为200 mg,bid,静脉滴注,疗程5~14 d。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都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96.9%,细菌阳性率分别为55.3%和53.1%,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1.3%和89.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和9.4%。纸片药敏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42株致病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5.2%,81.0%,85.7%,83.3%,90.5%。加替沙星对绝大多数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左氧氟沙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其他3种药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加替沙星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安全、有效,对细菌敏感率高,抗菌活性强。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作对照,观察国产新药加替沙星治疗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细菌学清除情况及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因在呼吸道感染入我院内科治疗的老年患者,分别给予加替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结果 加替沙星组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83.30%,痊愈分别为73.30%和70%,细菌清除率分别是84.7%和77.20%,有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0%和8.3%,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均轻微,未作任何处理.  相似文献   
38.
邵艳辉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5):528-529,532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近3年来确诊的126例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采用加替沙星治疗,用法为0.4g/d滴注,疗程7—14d,对其临床效果、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126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89.68%,细菌清除率为90.4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结论加替沙星安全有效,是治疗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39.
加替沙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临床疗效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使用加替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软组织感染病例305例,剂量0.2~0.4g/d,疗程5~10d。其中202例服药剂量为0.4g/d,103例服药剂量为0.2g/d。对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细菌学进行观察。结果:305例细菌感染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1.80%,细菌清除率为8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结论:加替沙星是一种抗菌力强、口服有效、安全性高、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0.
复方加麻喷鼻剂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复方加麻喷鼻剂并观察其治疗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壳聚糖为辅料,加替沙星、盐酸麻黄碱为主药,制备复方加麻喷鼻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旋光度法分别测定加替沙星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并对157例门诊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加替沙星和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9%(RSD=1.10%)和99.90%(RSD=0.70%)。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6.5%。结论该复方加麻喷鼻剂配方合理,制备简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