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75篇
  免费   917篇
  国内免费   436篇
耳鼻咽喉   169篇
儿科学   134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279篇
口腔科学   235篇
临床医学   2435篇
内科学   1599篇
皮肤病学   147篇
神经病学   307篇
特种医学   3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82篇
综合类   5481篇
预防医学   1392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2800篇
  44篇
中国医学   5650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545篇
  2022年   568篇
  2021年   633篇
  2020年   498篇
  2019年   557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629篇
  2014年   1182篇
  2013年   1148篇
  2012年   1351篇
  2011年   1569篇
  2010年   1365篇
  2009年   1137篇
  2008年   1250篇
  2007年   1093篇
  2006年   1174篇
  2005年   1067篇
  2004年   935篇
  2003年   856篇
  2002年   648篇
  2001年   533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971.
《齐鲁护理杂志》2009,(6):22-22
腰肌劳损是一种慢性的腰部软组织疼痛的总称,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功能性腰痛。造成腰肌劳损的病因较多,常见因素有急性腰扭伤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迁延成为慢性腰痛;由于长期弯腰工作或姿势不良使得腰部软组织长期处于牵拉状态而致腰痛;其他如脊柱的先天性异常、年龄和局部受到风寒侵袭等。  相似文献   
972.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生物反馈远期疗效及社会行为因素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对44例行生物反馈治疗的FC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的随访调查。结果本组病例中即时生物反馈治疗有效率为81.8%;1年后的疗效满意者占47.7%。其便秘症状的发生或加重往往与其工作和生活中经历的某些事件有关。患者认为与便秘发生有关的因素依次为饮食(31.8%)、活动量少(27.3%)、老年肠胃功能低下(20.5%)、情绪影响(忧郁、伤感、悲观等)(18.2%)等。有93.2%的患者认为便秘对其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结论FC患者的社会行为状况直接影响其生物反馈治疗的遵医行为和疗效,树立信心和耐心是生物反馈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73.
侯煜  李琳  杨艳 《中国康复》2011,26(2):142-143
目的:分析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35例(便秘组)和正常对照组32例均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便秘组HAMD、HAMA总分及SCL-90量表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等单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心理因素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加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式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行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的重度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6例,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257±40)min,术中出血量(60±37)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48±28)h,住院时间(10±3)d,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a,24例患者便秘症状完全缓解,大便次数1~3次/d,3例出现腹泻症状,大便4~8次/d,无便秘复发,患者对术后排便感觉满意。结论腹腔镜辅助结肠次全切除联合改良Duhamel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安全可行,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75.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国内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平衡能力的研究较少,并且其平衡能力的缺失也可能是导致踝关节反复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其研究能有效地降低损伤概率。
  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特征。
  方法:选取10名男性患有单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为实验组,匹配10名无踝关节伤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win-pod平衡功能检测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双足和单足的静态平衡能力的测试,双足测试30 s,单足测试10 s,获得评价平衡能力各指标的数值。
  结果与结论:双足测试时,无论是睁眼还是闭眼状态下,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双足站立时各指标的值明显都小于单足站立时各指标值,说明在双足站立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与正常人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而双足的静态平衡能力比单足的要好。而在患侧足单足测试时,观察发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静态平衡能力略差于正常人,尤其在闭眼状态下。再通过组内X轴平均摆幅与Y 轴平均摆幅的对比发现,在维持平衡姿势的过程中,身体重心的摆动方向基本上以前后方向为主。  相似文献   
976.
目的探讨消胀散脐部敷贴配合择时穴位按压改善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发功能性便秘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饮食调整、情志护理、指导运动等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消胀散巴布剂敷脐配合择时穴位按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首次排便时间及总体疗效,观察周期均为12d。结果研究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便秘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患者无一例需要使用药物辅助排便。结论消胀散敷脐配合择时穴位按压有利于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便秘情况,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7.
目的随访分析功能性肠病(FBD)患者的生存状态和肠道器质性疾病的发病情况,以初步探讨FBD与患者死亡率和肠道器质性疾病发生率的可能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于该消化科就诊、18岁以上且以肠道症状为主的患者。以FBD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对符合诊断的患者进行5年后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和(或)门诊复查;随访内容为患者的生存状态和肠道器质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有效随访了263例FBD患者(失访率15.7%)。随访时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9%,各亚型FBD死亡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功能性便秘死亡率最高;9例患者发生肠道器质性病变,3例(1.1%)为结肠癌,6例(2.3%)为结肠息肉,各亚型FBD患者肠癌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功能性便秘最高,各亚型FBD患者随访中结肠息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FBD总体不增加人群的死亡风险。但其中功能性便秘可能增加致死率。FBD患者中结肠癌发生率可能较普通人群增高,特别是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78.
彭源  陈康  张瑾  陈钰杰  张顺喜 《中国康复》2015,30(2):112-1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预刺激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32例分为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A组加用rTMS刺激患侧大脑运动皮质区(M1区),后行患侧上肢FES治疗;B组加用FES治疗,不进行rTMS预刺激。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3组治疗2及4周时,FMA-U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P<0.01);且A组治疗2及4周时FMA-UE及MBI评分更高于B、C组(P<0.01),B组更高于C组(P<0.01)。结论:FES能够促进脑梗死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高频rTMS预刺激能进一步增强FES的疗效。  相似文献   
979.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肌肉功能与功能性行为能力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屈伸膝肌群的肌肉功能在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OA)的病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OA的肌肉功能以及它与功能性行为能力之间的关系。随机抽样的21例OA与对照组相比,其等速肌力参数明显减低。另外,OA在60°/s等速运动的伸膝肌力与功能性状态参数呈负线性相关,180°/s等速运动的伸膝肌爆发力与20m行走时间呈明显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80.
目的: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运动功能,大脑激活区域的变化为一过性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