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表现为历时短暂的电击样、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痛,每次数秒至一二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面痛"范畴.  相似文献   
82.
患者男,58岁,因右面部触痛伴右耳听力下降2年入院,以三叉神经第2支分布区域为主伴右枕部不规则钝痛加重。既往无明显头部外伤史;曾有心肌炎病史;  相似文献   
83.
一种新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改进线栓法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使其制作简便,提高造模的成功率和可重复性,制成稳定均一的MCAO模型.方法 大鼠麻醉后,分离颈总动脉(CCA)和颈外动脉(ECA),将鼠头沿长轴方向扭转向左侧45 °, 拉直ECA与颈内动脉(ICA)的夹角.使用头端3 mm硅胶包埋制成0.26~0.3 mm膨大的线栓,插入自CCA与ICA分叉点18 mm.术后2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0 h行TTC染色.结果 术后2 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均为2分, TTC染色示大鼠大脑中动脉(MCA)皮层分布区产生梗死灶,梗死比为(19.066±1.556)%,水肿比为1.031±0.024.造模成功率为93.75%,死亡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 该模型制作方法 操作方便,成功率高,可成为一种实用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眶骨折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眶底板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术中充分暴露骨折缺损范围后还纳疝出的眶内组织,根据缺损范围塑形可吸收眶底板,植入眶内并以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前后通过眼部检查和眼眶CT扫描评价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CT扫描可见眼眶骨折均得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术后1a复查,术前18眼眼球运动障碍患者中1眼好转(6%),17眼治愈(94%);术前30例复视患者中12例好转(40%),18例治愈(60%);术前32眼眼球凹陷患者中10眼好转(31%),22眼治愈(69%);术前40眼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患者中33眼好转(82%),7眼治愈(18%)。本组患者中1眼术前出现下睑内翻、倒睫,术后得以恢复。结论:可吸收眶底板在眶壁骨折修复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眼眶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5.
目的以往在应用平行腋窝皱襞的小切口入路治疗腋臭时,由于切口两侧皮肤血运均差而常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笔者将切口改进为腋毛分布区边缘切口,希望提高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方法肿胀麻醉下通过两个位于腋毛分布区边缘的均长约2.0cm的小切口,分离全腋区皮下浅层用锐利剪刀紧贴皮肤侧剪除真皮下的脂肪浅层,清除其中的大汗腺及毛囊。结果38例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所有患者腋区皮肤无坏死、瘢痕不明显,腋臭臭味明显减轻。结论腋毛分布区边缘的切口治疗腋臭是一种并发症少瘢痕不明显、效果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6.
刘刚  王春民  赵卉  王睿  黄飞龙  计福全 《中草药》2009,40(Z1):246-249
目的 探讨西伯利亚杏形态结构数值随不同海拔、不同纬度变化的规律;并对不同产区样本进行分类以研究不同居群间西伯利亚杏形态特征的差异。方法 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不同纬度、不同海拔,西伯利亚杏形态结构数值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其中13个形态特征指标与纬度显著相关,4个形态特征指标与海拔显著相关。以50个居群样本的24个形态特征值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获得了不同的聚类群,其形态特征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海拔及纬度对西伯利亚杏形态特征分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产区的西伯利亚杏根据形态特征差异可分出不同的聚类群。  相似文献   
87.
将40具清洁标本浸泡,取胃脏,制成透明标本,灌注血管。观察各动脉分布范围。结果表明,胃主要有胃左、右动脉,胃网膜左、右动脉,胃短动脉供血。动脉及分支形成两套动脉弓。胃左动脉起始变异较多。  相似文献   
88.
1997~2001年我们对儋州市的南丰镇、兰洋镇等7个地区进行按蚊调查,并对不同按蚊分布区疟疾的发病情况进行系统观察分析,旨在发现不同按蚊对疟疾发病率的影响及规律,为制定防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坐骨神经痛是以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周围性神经疾病。笔在临床实践中,用青州白丸子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于1998-2000年选择微小按蚊分布区并已经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的开平,台山,高州和怀集4个县(市)为试验区,实行只是“三热”患血检,疫点不处理的简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经过3年的简化监测措施,4个试点县(市)共血检“三热”患47347例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74例,且疟疾年发病率继续下降,2000年均降至1/10万或以下,输入病例减少,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所有病例均呈散发性,病例之间不存在继发关系。99.43%疟疾患都是在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中发现,其中初诊是疟疾可发现73.56%病例;初诊是疑似疟疾可发现25.86%病例;只有1例是在初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患中发现。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若实行“二热”患血检,则每发现1例疟疾患可节省血检费用1777.82元。结论 建议在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疟疾监测可实行“三热”患血检,并把“二热”血检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只处理现症患,不处理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