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51篇
  免费   2530篇
  国内免费   2862篇
耳鼻咽喉   248篇
儿科学   309篇
妇产科学   494篇
基础医学   2390篇
口腔科学   297篇
临床医学   5204篇
内科学   5395篇
皮肤病学   240篇
神经病学   717篇
特种医学   10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9篇
外科学   2145篇
综合类   10692篇
预防医学   1353篇
眼科学   1650篇
药学   4038篇
  69篇
中国医学   2663篇
肿瘤学   2778篇
  2024年   258篇
  2023年   871篇
  2022年   927篇
  2021年   1125篇
  2020年   901篇
  2019年   1083篇
  2018年   575篇
  2017年   975篇
  2016年   1099篇
  2015年   1199篇
  2014年   1636篇
  2013年   1731篇
  2012年   2416篇
  2011年   2810篇
  2010年   2710篇
  2009年   2920篇
  2008年   2964篇
  2007年   2624篇
  2006年   2504篇
  2005年   2405篇
  2004年   2032篇
  2003年   1489篇
  2002年   1209篇
  2001年   953篇
  2000年   613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306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目的探讨血肿局部炎症、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探讨CSDH的发病机制,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8例CSDH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及IL-6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VEGF浓度高于血清中。病例组血清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IL-6浓度高于血清中。CSDH患者血肿液VEGF、IL-6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局部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局部炎症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而参与CSDH发病机制。抗炎治疗、抑制VEG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2.
目的:以CFU—GM细胞集落形成数目为指标,探讨当归补血汤全方发挥功效的有效部分或有效部位。方法:用极性由小到大的4种有机溶剂依次萃取全方水煎液,所得各供试部分灌胃及供试各部分组合灌胃,取血清,培养骨髓细胞(CFU—GM)。结果:未发现某一供试部位对CFU—GM细胞集落形成作用强度等同全方,其中氯仿、乙酸乙酯供试部分较强;各部分相互组合后作用增强,其中氯仿与正丁醇部分组合的血清、氯仿与乙酸乙酯组合的血清较强,但仍弱于全方。结论:能完全代表全方功效和物质基础的有效部分及组合部分可能不存在,但各部分组合后可增强刺激集落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73.
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针刺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及其神经 -内分泌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二肾一夹法制备高血压大鼠模型 ,测定实验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含量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动态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针刺组血压 (BL 2 3:19.1± 1.1k Pa,ST36:18.1± 2 .5 k Pa)及 ET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其中针刺肾俞组血浆 ET水平 (91.3± 9.45 pg/ ml)较足三里组 (10 8.48± 13.0 6pg/ ml)下降更明显 (P<0 .0 5 ) ;针刺治疗组血浆 NO水平 (BL 2 3:5 0 .3±12 .7μmol/ ml,ST 36:49.71± 8.49μm ol/ m l)显著升高 (P<0 .0 5 )。足三里组针刺后 L F/ HF比值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 ,而肾俞组 L F/ HF值 (0 .5 7± 0 .13)明显低于模型组及足三里组 (0 .86± 0 .2 5 )。结论 针刺能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大鼠动脉血压 ,肾俞与足三里两穴无明显差异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NO及 ET参与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4.
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趋势。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评价方法及内皮功能障碍与冠脉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目的 研究腹腔内注射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小鼠CO2气腹下肝癌H22转移的影响. 方法 昆明鼠40只(清洁级),中腹部穿刺置入1 mm套管针,自套管针注入1×106肿瘤细胞后,建立CO2气腹,压力8 mm Hg,时间30 min.术后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 ml;As2O3(2 mg/kg),1 ml;As2O3(4 mg/kg),1 ml;As2O3(4mg/kg)+肝素(10 U/ml),共1 ml.气腹后第3、7天测量肿瘤黏附因子(CD4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比较各组生存状态、腹围、体重变化及转移瘤直径.结果 气腹后第3、7天,与对照组相比,各As2O3组CD44、VEGF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2个高剂量组的气腹后第3天VEGF、第7天CD44比低剂量组降低明显(P<0.05).4组戳口种植率分别为9/10、8/10、7/10、6/10,差异无显著性(x2=2.667,P=0.446). 结论 As2O3对CO2气腹腹腔镜肿瘤生长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10):879-879
奈必洛尔(Neb)通过不明机制释放NO使血管扩张。他们设想Neb可能是与雌激素受体(ER)结合,继而激活血管内皮NO合成酶(eNOS)。该文目的在于阐明Neb机制,研究SHR的Neb是否通过雌二醇依赖性对NO系统的作用。Neb对NO系统的作用以测定尿硝酸盐/亚硝酸盐(NOx)以及主动脉eNOS与小窝蛋白(caveolin-1)表达。结果:动情前期假手术雌鼠Neb不影响尿NOx排出。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了解中国老年人群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 ,了解中国老年人群血管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的分布 ,分别探讨其与老年脑梗死及血脂以及一氧化氮等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对门诊及住院中确诊的 4 0例老年脑梗死和 16 9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老人 ,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及座位血压 ,并测定他们的空腹血脂、空腹血糖 (FBS)及一氧化氮 (NO)等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 (RFLP)检测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结果 脑梗死和对照组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构成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31,P =0 0 38) ,脑梗死组Glu/Asp基因型高于对照组(32 5 %vs 17 8% ) ;脑梗死组 2 98Asp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 (16 2 5 %vs 8 9% ) ,但是两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比较 ,没有显著性差异 (χ2 =3 81,P =0 0 5 1)。结论 eNOS基因Glu2 98Asp多态性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存在 ,并且基因...  相似文献   
78.
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肺鳞癌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22例,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8例,肺炎性假瘤组10例.用LYVE-1/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区分淋巴管和血管并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与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远大于内部和炎性假瘤组织.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和炎性假瘤组织淋巴管密度相似.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相似.结论肺鳞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主要在周边部,肺鳞癌细胞主要经过原发灶周边部增生的淋巴管转移至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79.
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损伤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环节。内皮细胞受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内皮损伤的持续存在促使不稳定斑块形成、破裂以及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出现心肌缺血。组织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的损伤,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充分认识血管内皮损伤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的关系,采取有效药物保护血管内皮,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是防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