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素问·五脏别论》根据脏腑藏、泻、满、实的特点,提出了五脏主藏,六腑主泻的理论。五脏者,藏而不泻,满而不实;六腑者,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相似文献   
92.
以《黄帝内经》胆腑理论为研究对象,以藏象的解剖结构为起点,从发生学角度对其进行诠解.基于解剖学的不同来源,界定六腑之胆与奇恒之胆的差异,前者源于胆囊,能贮藏排泄胆汁;后者根源于男性的生殖器官,即男胞,主藏精施精种子,同时将奇恒之胆引申发挥为少阳之气,可启迪诸脏,协调周身,使得这一理论兼具了主导全身、关乎精神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3.
一天分为12个时辰(古代计时法: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而人体有12条经脉,分别对应于五脏(心、肝、脾、肺、肾)以及六腑(胃、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每一个时辰各个脏腑的功能强弱、气血盛衰都有所不同,养生就要顺应人体的这种规律,根据一天不同的时辰,来合理调整自己的起居饮食,以达到防病保健的功效.  相似文献   
94.
该文从六腑三焦的功能与部位三焦的协调性出发论治脾胃病,主张辨证时首辨六腑三焦是否通畅,其次辨部位三焦之中焦是否和健,以"燮理三焦、补益中气"为主要治法,方用小柴胡汤、三仁汤、丹参饮、四君子汤加减,旨在通三焦、祛痰湿、调气血、安脾胃、调脏腑。  相似文献   
95.
肠道菌群是阐述"六腑以通为用"机理的重要渠道.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肠道微生物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参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展,因此肠道菌群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医经典理论"六腑以通为用"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治,强调不通与疾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因六腑气机通与不通太过于抽象,不能很好的量化与描述,因此急需从微观方面寻...  相似文献   
96.
赵梁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3):121-122
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中医六腑,主"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六腑的功能正常与否与消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果六腑功能严重失调,则会产生消化系统疾病.笔者就六腑中的胆、胃、大肠、小肠功能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97.
从理论基础、治法方药等方面探讨小儿泄泻与五脏六腑的关系,论证“五脏六腑皆令小儿泄泻”,并附典型病案以验证.  相似文献   
98.
王莎莎  方国栋 《新中医》2022,54(4):213-216
泄泻病主脏在脾,病位在肠,且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有“五脏六腑皆令人泻”之说。现代医家多从五脏辨治泄泻,忽视从六腑论治之重要性。现通过整理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六腑与泄泻的相关论述,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六腑泄泻的中医诊治方法,分别从胃泻、胆泻、小肠泻、大肠泻、膀胱泻、三焦泻进行论述,认为:胃泻宜脾胃同治,参苓白术散为脾胃共治代表方之一;胆泻有虚、热、湿等之分,临证宜兼顾肝胆,安神定志;小肠泻有虚寒、湿热之别,甚或寒热错杂,治疗上可选五苓散、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大肠泻亦有寒、热、湿、虚之分,临证宜据证用方,如黄芪建中汤、白头翁汤等,甚或因肺热移于大肠而用清燥救肺汤;膀胱泻宜从气化失司着眼,临证可从肾、从肺论治;三焦泄泻则可辨位论治。六腑泄泻,宜用通降法,六腑虚证致泄亦不少见,临证当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99.
大黄粉在普通外科临床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外科主要是以手术或非手术方式治疗诸如创伤、感染、肿瘤、先天性畸形、内分泌病等病变的一门学科,也包括了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二十多年来,我们在祖国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及抓住主要矛盾的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下,在临床治疗病人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中采用大黄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析全国名老中医谢晶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门诊学习,整理并分析医案,从谢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理论基础、辨证论治、用药经验等方面,分析其临床治疗经验,并举医案一则加以证明。[结果]谢师认为气、血、痰、火、湿、食六种郁证停聚和胃腑、大肠、膀胱三者腑气不畅是导致胃气上逆泛酸的主要病机,并提出通过辨证论治,针对不同郁证采用调畅气机、开郁止酸和通腑降逆以制酸的治疗方法,达到无郁可结、腑气畅达、降胃抑酸的治疗目的。所举医案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为吞酸之肝郁脾虚兼湿热证,治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胃镜提示食管由反流性食管炎B级恢复正常。[结论]谢师以开郁通腑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思路新颖,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