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疾病,属中医学“骨蚀”“髀枢痹”范畴,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大多患者最终难逃置换股骨头的厄运,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成为医学界一直面临的难题。王进教授研究络病学数年,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基本病理是基于络病进而发展成骨损,依据中医学经典理论和现代络病学原理分析,基于“重络以通,血气调达,以和阳通络”“重以调心,从心治络,以养心通络”“五脏一体,并调六腑,以化骨生髓通络”“衷中参西,西学东用,以科学综合应用”等4个方面,总结以养络、通络、兼调脏腑、配合现医学检查设备及研究来治疗股骨头坏死,综合阐述从络病理论论治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和具体用药规律,为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52.
头为“诸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滞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脏,导致气血逆乱.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部疾患。治疗以疏风散寒,清热胜湿,平肝潜阳,通经活络为大法。  相似文献   
53.
一、内伤发热 上一期我们说过发热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感受外邪,即所谓的"感冒",中医称之为外感;二是脏腑功能失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伤"。小儿内伤多见于脾胃积热,俗称"火化食",是因小儿脾胃受伤导致其受纳食物、运化水谷的能力下降,导致乳食日久不消,停积而发热。除此之外,亦不乏"阴虚发热"的小儿。这样的孩子通常体质较弱,常常生病,脾气较急,生病以后不容易快速好转。  相似文献   
54.
《内经》指出:咳嗽与五脏六腑均相关,揭示了咳嗽虽是肺系病变而各脏腑病变可累及肺系而致咳嗽的道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的特点。"聚于胃,关于肺"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说明咳嗽于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上述理论运用于具体疾病的诊治时,必须结合临床实际,对疾病的特殊性、规律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57.
临床上,消化病是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六腑"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若六腑之腑气不畅或不能通降时,则消化病丛生。历代医家谨守"六腑以通为用"原则治疗消化病,发展出多种"通"法。运用"六腑以通为用"理论进行中医药治疗,常能在现代临床中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8.
因胰腺癌恶性程度之高,预后之差,素有“癌王”之称,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治疗效果差,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且复发率也高,单一的治疗方式很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则可以各取所长。文章旨在探讨运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作为指导对胰腺癌进行辨证施治,更好地发挥中医中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59.
万文蓉 《光明中医》2009,24(12):2341-2342
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对腑病的临床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素问·五脏别论>指出:"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六腑以"实"为生理,"满"则为病理.即六腑必须畅通无阻,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六腑通降失常,积滞内停,常可导致多种腑病的发生.因此,六腑的功能决定了腑病"以通为用"的治则.现就临床辨治泄泻验案1例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0.
分析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之间的矛盾。五脏与六腑,一阴一阳,互为表里,但两者的数目明显不匹配。十二经脉与脏腑相络属,但五脏与六腑直接相加为十一,明显与十二不对等。因此,《黄帝内经》中的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理论应该有着不同的渊源。首先,五脏的设立是为了与五行相对应;其次,六腑的设置原本就不是为了与五脏、五行相对应;再者,十二经脉也不是为了与五脏相对应,而是以阴阳三分为标准,改造五脏,又融合六腑。《黄帝内经》的集结者以汉代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为标准,对它们进行了改造和结合,实现了不同学派学术思想的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