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31.
《素问·咳论》曰:"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总结了咳嗽的病因病机,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学术特点,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此理论,丰富了其内涵与价值。笔者查阅近10年来有关文献,总结各医家对此理论的研究及临床观察,阐述当前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梳理、挖掘经典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2.
肺咳是肺脏在病因作用下,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而引起。五脏咳是五脏各于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间接影响及肺而作咳,但不能拘泥此说。五脏咳的各种证候、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用五脏辨证进行归类的。六腑咳也是按咳的不同兼症进行归类的。咳证的治疗,经文虽仅指出针刺治咳的主要法则,然而指导思想是重在辨证论治,因势利导,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临证应根据“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肾虚”的论述,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肺、脾、肾三脏在临床上反应的特点,分别采用温肺散寒、健脾燥湿、温肾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3.
回顾(近10年)中医各医家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从气阴两虚、阳虚、痰瘀论、癌毒论、伏气学说、络病学6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气阴两虚为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贯穿于肺癌发病的始终。阳虚是肺癌正虚的关键,又直接与邪实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痰瘀毒结是肺癌的主要病理表现,又是导致正气内虚、脏腑功能失调的致病因素。癌毒是使恶性肿瘤区别于一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一个特异致病因素。伏气内蕴是肺癌发病关键的致病条件之一,是癌瘤产生的特异病因,是诱发正常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癌变的决定因素之一。从整体观念出发,络病学说是对肺癌认识角度的变化,肺癌的发生不仅有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而且络脉所构建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的功能失衡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4.
傅慧婷  余小萍 《河南中医》2013,33(2):168-169
《内经》有关五脏咳传变规律的论述与临床咳病的发病规律有异,即五脏咳不一定是咳病的初期阶段,五脏久咳未必移于六腑,五脏久咳可以引起脏脏相连.  相似文献   
35.
36.
老年病治疗经验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凤玲 《山西中医》2008,24(2):49-49
人至老年,五脏六腑,脑、髓、骨、筋、肌肉均发生一系列生理与解剖学方面变化,其生理功能相继或同时出现逐渐下降趋势,导致老年人生理上的“五脏皆虚”.正虚于内,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内伤,痰饮、瘀血内生,形成老年人“正虚邪实”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37.
目为人之官窍,脏腑精气上灌于此;瞳神乃目窍的核心,亦为五脏六腑精气之所聚,可为反映五脏精气盛衰、功能常变之窗牖.  相似文献   
38.
王又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2):2346-2347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是《素问·五脏别论篇》对腑脏功能的概括.但我们却不能把腑脏的功能片面的理解为五脏唯藏精气而无浊,六腑只传化物而无清.五脏之中亦有浊气,六腑之中亦有精气,五脏之浊气由六腑输泻而出,六腑之精气输于五脏而藏,腑脏相合,藏泻有因.  相似文献   
39.
“整体恒动观”是中医学的一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整体”,即完整地、全面地、联系地观察事物,分析处理问题。所谓“恒动”,即不断运动,对待一切事物都必须从动态的、变化的角度来认识。中医学认为:天地之四时、六气,人体之五脏、六腑以及万事万物,既是一个完整统一、相互联系、息息相关的整体,又无时不在运动变化和相互影响之中。中医学的“整体恒动观一,主要体现在:天地一体、人与天地相应,五脏一体、人与社会相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