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学有什么不同,即有哪些基本特征?有学者说:“中医是自然整体医学。”这是就中医的方法论特征说的。所谓自然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天地宇宙,即张景岳所言“天道茫茫,运行今古,苞无穷,协惟一”的那个自然:一是指与生俱来的生命个体,即以五脏六腑等为形体结构、以精神魂魄意志为表现指征的人体小宇宙;一是指自然状态下天地人合一的生命本真,即没有任何人为干扰的自然而然,亦即本来就是这样的生命呈现。所谓整体,是自然衍生的整体,亦即人天、人际、人的身心关系的完全的最高的整体。其全息性表现为自然、…  相似文献   
142.
中药炮制的依据,始终贯穿着中医临床与中药药性的两个方面,每味中药各有其固有的作用范围及功能主治,其治疗作用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能.中医诊治疾病和处方用药时,是把药物作用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关系密切结合起来,针对主症及脏腑经络病变相互之间的影响,按理、法、方、药合理选择用药.要充分满足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药物的配伍和合理炮制.  相似文献   
143.
毛艺  赵亚琴 《光明中医》2013,(12):2461-2462
舌质增厚是临床实证类病证患者常有的体征之一.舌是肌肉器官,舌质形状取决于舌肌,肌肉由脾所主,舌质形状反映脾的功能.实证类病证的发生与六腑气机壅滞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六腑气机壅滞表明消化道肠腔内发生物质壅塞或气机阻滞,是"脾主运化"功能障碍的表现.因此,我们认为舌质增厚特征的形成机制是六腑气机壅滞,即六腑的"腑气壅滞",提出从舌质形状变化推理机体腑气功能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4.
六腑在功能上主要以运化饮食、水液和排泄糟粕为主,具有“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特点。六腑病症的治疗。以通腑泄下为主。以承气类方为代表方药。根据这一理论,通腑泻下之治在临床上运用广泛。运用通腑泻下的治疗方法,对于肠梗阻、急性胆囊炎、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的治疗,疗效明显;对于胸腔积液、黄疸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肺炎,甚至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再议三焦     
三焦是藏象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三焦的认识,历代医家争议不休,至今未有一个明确定论。新世纪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把三焦分为脏腑之三焦、部位之三焦、辨证之三焦分别进行阐述,也就告诉我们三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概念[1]。可惜在具体阐述时,又有含混模糊不清之处。  相似文献   
146.
《内经》所言三焦有不同含义:一是按《周易》卦象兼三才而两之的特点把人体分为上、中、下焦及所属脏腑,借以阐释营卫生成、分布与作用;二是以三极三焦所居脏腑为基础,协同发挥生理效能,使气血如雾般地弥漫全身,饮食物似酿酒一样慢慢腐熟,其清者化生为气血,其浊者化为二便经由传道排出;三是脏腑三焦,为六腑之一,位居膈下,其形态是由腹...  相似文献   
147.
韩春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79-280
<正>三焦为六腑之一,六腑之共同的生理特点为传化饮食物,有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之说。本文主要阐述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三焦"的认识及其在妇科中的应用。1中医学对"三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8.
朱铁珍  赵力维 《当代医学》2009,15(30):163-163
人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是脏腑间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复杂的生理活动的结果。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生理功能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作用是传导化物,即“实而不能满,泻而不能藏。”六腑气化宜动不宜滞,功在走而不守,以通为用。临床中本着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对中风病人采用通腑功下法,以增液承气汤加减治疗中风病人。  相似文献   
149.
通过对聊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2例间位结肠综合征住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间位结肠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因该病西药无特异性治疗,总结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刘红书主任医师的学术思想,运用“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从行气通腑的角度改善间位结肠综合征患者腹胀及排气排便的情况,有利于从中医药角度深入理解间位结肠综合征,更好地运用中医中药来改善患者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0.
不寐病机复杂,与六腑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如胆气郁结,胆经气机不畅;小肠有热,循经络上犯于心;胃(包括胃、大肠、小肠)不和则卧不安;膀胱经属膀胱络肾,可使阳跷脉运行卫气、交通阴阳的作用失常,三焦决渎功能失司,则气道涩,营卫通利失常等。以上皆可引起不寐,故曰“六腑皆可致不寐,非独五脏”,为中医从六腑防治不寐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不寐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