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肾为先天之本"是中医学约定俗成的概念.考其源流,概因<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灵枢·本神>亦云"肾藏精";同时于<内经>一书中又有"夫精者,生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生之来,谓之精"(<灵枢·本神>),"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以及"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等记载,致使后人将人体先天之精的寄存之处定位于肾而有"肾为先天之本"之称.  相似文献   
132.
袁瞳 《中医药研究》1999,15(3):54-55
根据六腑的生理特点,结合祖国医学腑以通为用的理论,运用通降理气、通里攻下、通淋利尿、通腑泄热等方法治疗六腑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3.
胆在人体中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内经》全书直接对胆功能加以论述的条文总计20余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受传统意象思维方法的影响,《内经》对胆功能的认识主要源于对“象”的把握和比类,即对意象和法象的运用,而非具体的解剖形态和结构的运用,因而产生了以主怒、主决断、主胆识等情志活动为主要功能的胆腑理论。而受西医学对胆消化功能认识的影响,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对胆功能的认识强化了其内藏胆汁、消化水谷的六腑功能方面,而  相似文献   
134.
胃是人体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中医称其为六腑之一,为“不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壁有粘膜,并分泌胃液,消化食物,胃机扩缩运动以磨碎食物,推物入肠。胃内有血管、神经等与人体各部相连,功能和结构如此复杂,任何一处受伤或中毒感染都可致病。胃病是胃脏发生病变所致。各种胃炎、胃溃疡均属胃病之类。  相似文献   
135.
136.
肺咳是肺脏在病因作用下,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而引起.五脏咳是五脏各于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间接影响及肺而作咳,但不能拘泥此说.五脏咳的各种证候,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用五脏辨证进行归类的.六腑咳也是按咳的不同兼症进行归类的.咳证的治疗,经文虽仅指出针刺治咳的主要法则,然其指导思想是重在辨证论治,因势利导,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临证应根据"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肾虚"的论述,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肺、脾、肾三脏在临床上反应的特点,分别采用温肺散寒、健脾燥湿、温肾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7.
从古代文化角度考证研究,指出"六腑"在古代原写作"六府",是类比借用夏初时王制政权下的国家财税机构"六府"而来;"六"数的采用则源自于古人"天六地五"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8.
痰,既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又是危害广泛的致病因素.中医有"狭义之痰"和"广义之痰"之分,狭义之痰又称为外痰,由咳吐、咳咯而出,辨识诊治均不难;广义之痰又称为内痰,指可以停滞、凝聚在机体上下内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气血经络中的病理产物,可导致或加重各种疾病的一种细微的致病物质[1].  相似文献   
139.
古代医家以《黄帝内经》有关于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的理论,又因六腑病见气实上逆不顺诸证时,多用通泄降逆之方药而获效的实践,总结出了“六腑以通为用”或“六腑以通为补”的学说。此说虽然被许多中医学者广为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正面效果,然而作为一种理论论述,“六腑以通为用”说有偏离阴阳“纲纪”之处。用于指导临床亦出现了许多偏差,故有必要修正之。笔者初步认为应修正为“六腑以通调平和、虚实交替为用”。也就是说,六腑之用不能一味只讲“通”,通为阳,约为阴,阴阳动态调和“以平为期”,须通调平和有度,而且应虚实交替、节律和谐地统一于用。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探索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并根据祖国医学“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观点,笔者采用六腑止痛颗粒治疗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经临床多年使用,疗效显著。1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1.1处方组成:六腑止痛颗粒由元胡、广郁金、枳壳、海螵蛸、槟榔、白芍、甘草等中药(购自桐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