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5篇
  免费   86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13篇
内科学   486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0篇
综合类   2811篇
预防医学   55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87篇
  27篇
中国医学   9811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590篇
  2021年   707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480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448篇
  2016年   482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750篇
  2012年   879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766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72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533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415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例一】于××,男,61岁。1992年6月14日初诊。患多寐症欲卧3月余,日趋严重伴胸闷纳差,痰多泛恶,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脑血流图及脑CT检查未见异常。证属痰湿困脾,脾阳不振,治宜燥湿培土以化痰湿。方用:霍香15克、佩兰15兑、苍术15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二诊:多寐明显好转,食欲较  相似文献   
72.
健脾化湿汤治疗小儿腹泻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连平 《北京中医》2007,26(9):616-616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于3岁以下的小儿,且1岁以内者占多数,四季均可发病,而以秋冬季为多,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及大便性状改变等特点。近年来,笔者用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婴幼儿腹泻52例,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养阴解毒、健脾理气法则对肝硬化及肝癌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0.7%DEN液对大鼠灌胃方法造模,设正常组、模型组、养阴组和健脾组,于造模前2周起分别灌以蒸馏水、养阴液与健脾液至实验结束。结果:9周时形成肝纤维化伴癌前期病变,18周后形成肝硬化,癌前期变加重。与模型组相比,两中药组肝纤维化、肝硬化与肝癌前期病变较轻;DNA含量明显降低;肝细胞GGT阳性灶与AFP阳性细胞数减少;肝组织GGT比活性及Hyp含量下降。两中药组相比似以养阴组为优。结论:养阴解毒方与健脾理气方均能减缓大鼠肝硬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癌变进程。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 观察“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肠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嘉兴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6例IB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n=33)与药物组(n=33)。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选取百会、印堂及太冲等穴位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肠肽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IBS-D临床症状积分与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IBS-QOL)评分,评估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临床症状与IBS-QOL部分维度改善程度方面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神健脾”配穴针刺治疗IBS-D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腹痛,提高生活质量,调适负面情绪和焦虑等情绪障碍,可能与针刺通过降低脑-肠肽水平、调节体内脑-肠互动紊乱失衡状态、下调内脏高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基于LC-MS脂质组学探讨健脾利湿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健脾利湿方组3组, 每组6只, 采用60%高脂饲料饲喂12周诱导NAFLD模型, 同时进行给药干预。通过生化指标检测及病理切片进行药效学评估, LC-MS脂质组学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脂质变化。  结果  健脾利湿方改善了HFD诱导的体质量增加, HE、油红染色显示具有肝脏保护作用, 可恢复葡萄糖代谢水平。其次, 降低了肝脏Fasn、CD36、SCD1、Srebp1c的mRNA水平(P < 0.05, P < 0.01,P < 0.001);此外, 脂质组学研究发现, 健脾利湿方对肝脏脂质组成存在调控作用。  结论  健脾利湿方具有降低体质量、调节血糖、保护肝脏的作用, 脂质组学研究表明对肝脏脂质组成的调控可能是健脾利湿方治疗NAFLD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7.
健脾补肾药对脾虚大鼠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 :观察健脾补肾方药对实验性脾虚证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讨脾虚证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及脏腑相关的意义。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 ,随机分为 :正常对照组 ,脾虚模型组 ,健脾补肾方高、低剂量组 ,通过大黄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 ,并用健脾补肾方药进行防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观察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白细胞介素 - 2 (IL - 2 )水平的变化。结果 :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清TNF、IL - 6、IL - 2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而健脾补肾方药能明显升高TNF、IL - 6、IL - 2含量 ,使体重增加 ,脾脏和胸腺组织的重量增加。结论 :脾虚证的发生与细胞因子网络调节系统的失衡有关 ,而健脾补肾中药对实验性脾虚证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脾肾相关理论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究健脾祛湿解毒汤联合更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线粒体泛素连接酶(MITOL)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164例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余数分组方法分为更昔洛韦组81例、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83例。更昔洛韦组采用更昔洛韦治疗,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采用更昔洛韦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治疗。对比白细胞介素(IL)-2、IL-10、IL-6、β-内啡肽、BDNF、MITOL、止痛、结痂、脱痂、证候积分以及临床疗效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止痛、结痂、脱痂时间短于更昔洛韦组(P<0.05);治疗后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IL-10、IL-6、证候积分低于更昔洛韦组(P<0.05);治疗后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IL-2、MITOL、BDNF、β-内啡肽高于更昔洛韦组(P<0.05);联合健脾祛湿解毒汤组治疗有效率为96.39%,高于更昔洛韦组86.42%(P<0.05)。结论 健脾祛湿解毒汤联合更昔洛韦可以改善IL-10、IL-6、IL-2、BDNF、β-内啡肽、MITOL水平,有效缩短止痛、结痂、脱痂时间,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健脾补肾法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Klotho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及LIAS的影响。方法:将16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用0.4 ml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中药组用0.4 ml健脾补肾类中药颗粒灌胃。2组裸鼠培育14 d后,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Klotho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LIAS的表达情况。结果:2组造模后致瘤率均达100%,中药组裸鼠精神及活跃程度较好;2组灌胃14 d后各死亡1只。2组裸鼠肿瘤的质量及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裸鼠肿瘤组织中Klotho蛋白、FDX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裸鼠肿瘤组织中LIAS蛋白表达均呈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肾法可上调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抑癌基因Klotho蛋白及铜死亡相关蛋白FDX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可归属“阴阳毒”范畴。导师黄传兵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理论,提出“阴阳毒,从脾肾论治”的观点,并拟健脾滋肾法治疗SLE。“固本培元”中“本”指脾肾,“元”指元气。“固本培元”理论以固护脾肾,培补人体元气为治病根本。健脾滋肾法与“固本培元”理论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探讨健脾滋肾法治疗SLE的理论内涵,从探讨“固本培元”理论与脾肾二脏关系出发,围绕SLE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方面,剖析“固本培元”理论在SLE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