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24篇
  免费   4131篇
  国内免费   983篇
耳鼻咽喉   538篇
儿科学   104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576篇
口腔科学   272篇
临床医学   11627篇
内科学   184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61篇
特种医学   188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857篇
综合类   10725篇
预防医学   1382篇
眼科学   651篇
药学   2725篇
  32篇
中国医学   418篇
肿瘤学   1453篇
  2024年   319篇
  2023年   954篇
  2022年   1186篇
  2021年   1342篇
  2020年   1212篇
  2019年   929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984篇
  2016年   1275篇
  2015年   1568篇
  2014年   2728篇
  2013年   2909篇
  2012年   4059篇
  2011年   4223篇
  2010年   4110篇
  2009年   4326篇
  2008年   3984篇
  2007年   3482篇
  2006年   3228篇
  2005年   2446篇
  2004年   1684篇
  2003年   1105篇
  2002年   1122篇
  2001年   868篇
  2000年   444篇
  1999年   513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281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与导管原位癌(DCIS)的X线及临床病理表现及DCISM的预测因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M及DCIS患者626例,患者术前均接受乳腺X摄影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DCISM与DCIS患者X线表现进行分类诊断。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DCISM与DCIS患者临床病理及X线表现的差异性,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DCISM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626例患者中,DCISM患者171例,DCIS患者455例。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粉刺性坏死、淋巴结阳性、Ki67高表达、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阴性是DCISM的预测因子(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7cm(OR 2.229,95%CI 1.505~3.301,P<0.001)、高核级别(OR 1.711,95%CI 1.018~2.875,P=0.043)、淋巴结阳性(OR 4.140,95%CI 1.342~12.773,P=0.013)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乳腺X线摄影中,DCIS与DCISM患者的病变类型、有无钙化及钙化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7.42、9.65、9.10,P<0.05),17.6%(80/455)的DCIS患者表现为隐匿性病变,49.1%(84/171)的DCISM表现为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团簇状钙化多见于DCIS(41.5%,120/289),而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普遍(35.9%,47/131)。结论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钙化性病变及区域性钙化在DCISM中更常见。肿瘤直径≥2.7cm、高核级别、淋巴结阳性是DCISM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利尿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延迟显像对前列腺癌(PCa)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最佳延迟显像时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显示前列腺病变的235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77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158例,年龄50~87(69.6±13.6)岁。所有患者均行利尿前及利尿后延迟显像(1、2、3、4 h),获得利尿前、后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以利尿后SUVmax>2.5且利尿前、后SUVmax的储留指数>15%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2组间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前列腺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利尿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57±1.58对4.32±1.01、7.04±3.03对4.62±1.84、7.28±2.90对4.73±1.88,t=3.399、3.676、2.660,均P<0.05);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P=0.286)。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4 h显像的SUVmax与利尿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8~0.865,均P>0.05)。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1、2、3 h显像的SUVmax均分别高于良性病变患者(t=2.013、3.910、3.554,均P<0.05),而2组患者利尿后延迟4 h显像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9,P=0.181)。恶性病变患者利尿后延迟2、3 h比延迟1 h显像的SUVmax高(t=2.220、2.400,均P<0.05)。利尿后18F-FDG PET/CT延迟1、2、3、4 h显像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中,延迟2 h显像的特异度[74.5%(38/51)]和准确率[76.3%(61/80)]最高,而延迟3 h显像的灵敏度[84.6%(11/13)]最高。 结论 PCa患者利尿后延迟显像可提高显像效果和临床诊断的效能,利尿后延迟2 h显像的诊断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缺血性病变(FFRCT≤0.80)的预测因素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病人292例,其中男187例,女105例,平均年龄(65.8±10.3)岁。利用CCTA影像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 (≥25%且<50%)、中度(≥50%且<70%)和重度(≥70%且<99%)。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FFRCT软件对病人的CCTA数据进行测量。根据FFRCT数值范围将病人分为阳性组(FFRCT≤0.80,102例)和阴性组(FFRCT>0.80,190例)。2组病人的一般资料、CCTA上的血管特征及血运重建,以及基于FFRCT与CCTA制定的治疗策略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t检验及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阳性组病人的年龄更大,男性更多,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的比例均高于阴性组(均P<0.05)。阳性组较阴性组病人更多的表现为中重度狭窄(分别为80.4%和28.4%),更多的病人行血运重建术(分别为56.8%和11.1%),均P<0.05。74例病人(25.3%)基于FFRCT的结果治疗决策发生改变。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245)、糖尿病(OR=2.238)及中重度狭窄(OR=8.837)是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FFRCT技术在可疑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是可行的,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重度狭窄是FFRCT≤0.80的独立预测因素,FFRCT可能影响病人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994.
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疑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扫描,并于1周之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61例患者总计915个冠状动脉节段,64层螺旋CT能够评价其中882个节段(96.4%),其检测中度以上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75.6%,特异性88.1%,阳性预测值64.0%,阴性预测值92.8%,准确度85.4%。结论64层螺旋CT对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可能成为筛查老年人冠心病的一个较为可靠的无创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995.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脑灌注显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 (HCH)急性期 (72h内 )血肿周围及远隔区域的脑血流量 (rCBF)变化。方法 对30例HCH患者行发病后 2 4h内CT显像及发病后 72h内脑灌注显像 (SPECT) ,计算出血量及水肿量 ,对rCBF进行半定量分析 ,并进行 72h内临床和SPECT评分及发病后第 4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BI)。结果  (1)脑水肿在脑出血后 2 4h内产生 ,并且早期水肿程度与出血量及血流灌注缺损容积 (FDV)呈显著相关 (r分别为 0 .86 85和 0 .35 6 2 ,P <0 .0 1)。 (2 )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及双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均显著降低。 (3)急性期SPECT总评分与相应的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呈直线相关 (r=0 .87,P <0 .0 1) ,与 4周时的BI呈直线负相关 (r=- 0 .82 ,P <0 .0 1)。结论 (1)脑水肿在脑出血后 2 4h内产生 ;(2 )rCBF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 ;(3)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边也存在着缺血半暗带。  相似文献   
996.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预后差,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肝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血供丰富的病灶由肝动脉供血,因此理想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和MRI动态增强扫描均能反映其血供特点,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肝癌(直径≤3cm)的病灶检出率已经明显提高。本文将重点介绍小肝癌DSA、CT、MRI的诊断进展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段)钙化与相应供血区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经CT确诊的大脑中动脉M1段钙化患者121例(151支),分析钙化的形态学特点、部位以及与血管的关系;用Cascoring自动分析软件计算钙化积分.对大脑中动脉钙化组与无钙化组脑梗死发病率及大脑中动脉钙化组中有或无梗死灶与钙化积分诸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小结节状钙化121支,大结节状钙化18支,条状钙化12支.76支钙化位于大脑中动脉M1近段,55支位于大脑中动脉M1中段;20支钙化位于M1远段.钙化斑块与血管的关系,向心性43支,偏心性108支.大脑中动脉钙化组脑梗死发病率(51.7%)高于无钙化组(27.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有梗死灶组钙化体积、钙化质量及积分大于无梗死灶组,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CT容积扫描能显示大脑中动脉细小钙化,并能对钙化分型,确定钙化的部位.大脑中动脉钙化与否及钙化积分诸指标的大小与脑梗死的发生与否密切相关,钙化组比无钙化组更易发生脑梗死;有梗死灶组的钙化程度比无梗死灶组更严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提高对胰腺癌肿CT表现的认识.方法以上腹部疼痛行肝胆胰CT扫描被诊断为胰腺癌11例,其中5例增强.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46岁~75岁.结果癌肿侵袭胰头部10例,侵袭胰颈部1例,同时侵袭头体与体尾部的各4例,全胰腺癌1例,转移性癌3例.结论胰腺癌中以胰头癌最为多见达60%~80%以上,困难在于早期小癌肿的发现及与其他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观察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PN)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HRCT检出的实性SPN患者,其中54例良性(良性组),181例恶性(恶性组)。比较组间HRCT表现差异,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洞征、空泡征、钙化、远端穿行血管、胸膜牵拉征、贴近胸膜及牵拉性肺气肿;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征象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分析良、恶性SPN的影响因素。结果 组间毛刺征、胸膜牵拉征、钙化征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征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管集束征鉴别良、恶性SPN的效能最高,敏感度达92.30%。回归分析显示血管集束征是恶性SPN的危险征象,牵拉性肺气肿为其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良、恶性SPN的HRCT表现存在差异,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