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6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80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科学   182篇
综合类   904篇
预防医学   261篇
药学   359篇
  13篇
中国医学   1182篇
肿瘤学   7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45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针刺法对肿块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中医科门诊及乳腺科门诊就诊的肿块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疏肝健脾针刺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免疫指标[血清T淋巴细胞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及补体C4。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乳房肿块大小较治疗前减小,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3、CD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G、IgA、IgM、补体C3、补体C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疏肝健脾针刺法可有...  相似文献   
72.
罗锐  陈华山  何欢  邱清  李军 《放射学实践》2008,23(7):800-802
目的:探讨经溢液乳孔输注药物治疗单纯性乳导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检查、钼靶摄片及乳腺导管造影确诊为单纯性乳导管炎的惠者63例,其中乳导管扩张症52例,慢性乳导管炎11例。37例可触及质地较软的小包块。经溢液乳孔输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地塞米松5mg混合液治疗。每周2次,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38例停止溢液,其中31例乳房胀痛消失;23例乳头溢液明显减少,溢液颜色变清。24例经第二个疗程治疗后(3~4次),其中20例溢液停止,18例胀痛消失,2例胀痛减轻;3例反复挤压乳头偶有少量溢液。37例包块经过治疗后30例包块消失,7例包块缩小或变软,2例效果不佳。结论:明确诊断为单纯性乳导管炎后方可行药物输注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比较肿块型非哺乳期乳腺炎(non-puerperal mastitis, NPM)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ncer, IDC)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对肿块型NPM与乳腺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术后组织病理证实肿块型NPM患者17例为乳腺炎组,乳腺IDC患者86例为导管癌组。2组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测定峰值强度比、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比较2组年龄、病灶最大直径、病灶距乳头距离、乳腺癌家族史等临床资料及超声造影参数;绘制ROC曲线,评估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诊断乳腺IDC的效能。结果 乳腺炎组年龄[(40.80±3.50)岁]小于导管癌组[(52.40±1.40)岁](t=-3.236,P=0.002),未绝经比率(76.47%)高于导管癌组(50.00%)(χ2=4.009,P=0.045)、病灶距乳头距离[(1.38±1.09)cm]短于导管癌组[(2.48±1.77)cm](t=-2.415,P=0.017),乳腺癌家族史、乳头溢液比率及病灶最大直径与导管癌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4.
<正>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多见于产后哺乳的妇女,以初产妇为多。胡新春[1]认为其发病原因为初产妇缺乏哺乳经验,易致乳汁淤积,乳头皲裂、乳头畸形、喂养含接不当、婴幼儿舌系带短、乳房外伤、哺乳期妇女的压力和疲劳等因素均可导致乳汁淤积。王颀等[2]认为急性乳腺炎初产妇占90%,感染途径是沿着输乳管先至乳汁淤积处,引起实质性乳腺炎或间质性乳腺炎[3]。已有脓肿形成者应及时切口引流或粗针穿刺抽脓,但3%~5%的病人并发乳漏,术后需长期换药,  相似文献   
75.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研制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为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出院准备度的评估提供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及研究组讨论初步制订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应用德尔菲法选择15名疾病相关医疗、护理及量表编制、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33%及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3及0.93,肯德尔和谐系数(W值)分别为0.128及0.228(均P<0.05)。最终形成4个维度(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宣教质量及社会支持)共20个条目的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哺乳期乳腺炎病人出院准备度评估量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该类病人的出院准备度评估及康复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手术治疗: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确诊的8例IGM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和预后情况.结果 87.5%的患者已生育和哺乳.100%患者有肿块,肿块内有程度不等的微小脓肿,乳晕旁受累达50.0%.全组术前仅凭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50.0%的患者被误诊为乳腺癌.8例均经手术治疗.随访4~25个月,行扩大切除术的6例患者痊愈,而仅行病灶切除术的2例复发,其中1例经泼尼松治疗有效,1例行再次扩大切除术治愈.结论 IGM的病因不清楚,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IGM的金标准,病灶扩大切除术是一种快速、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汤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乳腺科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80例,内服清热解毒汤;对照组90例,无内服汤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疾病改善率、体温、乳房疼痛评分、乳汁通畅情况、乳头皲裂情况、中医全身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 在乳腺炎的严重程度指数、疾病改善率、乳房疼痛评分、乳汁通畅情况、中医全身症状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清热解毒汤可有效改善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疼痛、肿块、红肿、乳汁堵塞等情况,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idiopathic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IGM)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上的影像表现,提高对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认识。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均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0例,依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观察、记录IGM的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动态增强扫描分布及内部强化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signal intencity curve,TIC)等,综合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表现为肿块者1例,边界清楚,边缘强化,表现为非肿块者19例,非脓肿形成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为(0.93±0.15)×10-3mm^2/s,以区域分布(11/19,57.9%)、段样分布(6/19,31.6%)为主,内部强化方式主要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4/19,73.7%),纵横比1.73±0.66,伴微脓肿(T2WI、DWI明显高信号,ADC值明显减低,无强化)形成者17例。结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在MRI上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微脓肿的形成更有利于此病的诊断,对IGM的正确认识和诊断,可为临床诊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外敷硫酸镁溶液,治疗组外敷自拟中药,7d后对比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达97.1%,高于对照组的91.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NEUT%、ESR和CR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0.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生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炎症反应、口服避孕药物等因素有关。本病以乳房单发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因此应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病治疗应以手术为主,并可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