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1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388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13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284篇
口腔科学   417篇
临床医学   1392篇
内科学   458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3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968篇
综合类   4202篇
预防医学   1246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2712篇
  36篇
中国医学   3975篇
肿瘤学   821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450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217篇
  2017年   438篇
  2016年   454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842篇
  2012年   1025篇
  2011年   1078篇
  2010年   1018篇
  2009年   898篇
  2008年   950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759篇
  2005年   716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499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355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49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均匀设计,以乳剂的稳定性参数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初乳乳化剂、复乳乳化剂、乳化时间等因素对复乳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W/O/W型甘草酸单铵盐口服复乳的优化处方和工艺,并对复乳的主要理化特性和物理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2.
目的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侧纹状体区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甲基强的松龙和榄香烯乳对其的影响。方法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用ELISA法检测IL-1β和TNF-α。结果缺血1h再灌注1h后即有TNF-α成倍升高,6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IL-1β在再灌注3h升高。缺血后即刻给予3mg/kg甲基强的松龙或10mg/kg榄香烯乳可以降低TNF-α水平,但不影响IL-1β水平。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有IL-1β和TNF-α的升高,6h达高峰;3mg/kg甲基强的松龙或10mg/kg榄香烯乳可以降低缺血区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63.
我们在临床上,对乳磨牙深龋近髓时选用戊二醛冠髓切断术的方法,以保留健康的根髓,并能一次永久充填,较根管治疗的复杂程度大为降低。戊二醛能固定炎症组织,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经过1-2年的近期疗效观察是满意的,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4.
榄香烯乳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近3年来对179例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榄香烯乳治疗组(A组)96例,常规化疗组(B组)83例。对照结果显示:榄香烯乳组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8例,女性71例,年龄29~76岁,平均58岁。肿瘤生长部位:’肺癌15例,食管癌17例,胃癌41例,结肠癌12例,直肠癌21例,肝癌8例,胰腺癌5例,乳腺癌15例,恶性胸水10例(均为晚期肺癌),恶性腹水35例(均为消化系恶性肿瘤广泛转移)。本组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或在胸、腹水中找到癌细胞。两组年龄、性别、手术切除、姑息手术和未手…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究口服氟康唑联合乳杆菌阴道用药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门诊确诊为 RVVC的患者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氟康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阴道置乳酸杆菌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TNF)-α、IL-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CD4+、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带异常恢复的时间、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查VVC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IL-4、IL-10、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以上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NF-α、IL-2、IFN-γ、CD4+、CD4/CD8的水平检测在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康唑联合乳杆菌阴道用药治疗RVVC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能高,可有效改善免疫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全身中、小动脉血管炎,冠状动脉损害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发病原因和发生机制至今不明。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探究KD的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意义重大。至今,全世界尚未建立一种标准的KD动物模型,构建模型的动物、诱导剂和注射方式也不统一。目前,主要使用不同品系的小鼠建立KD模型,通过腹腔和静脉注射干酪乳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诱导动物冠状动脉炎的发生。通过分析不同的建模方法,选择最佳的KD动物模型,更贴切地模拟KD临床病理过程,提高建模的成功率。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存的KD动物模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的动物种属、诱导剂和注射途径三方面建模条件,有助于今后的研究选择最佳的建模方式。  相似文献   
167.
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新等位基因278C>T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Bw变异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一个新的ABO等位基因。方法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1例ABO血型疑难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先证者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进行突变筛选和检测。结果血清学和家系调查鉴定该样本为Bw表型,对gDNA和cDNA研究发现该样本存在第6外显子278C/T杂合,单倍体分析发现一种新的Bw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B101相比,差异仅在第6外显子的278C〉T错义突变,导致多肽链P93L替换,该突变点位于以前报道的Bw等位基因功能域之外。结论在中国人群中发现一种新的导致Bw变异型的ABO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68.
体外培养乳鼠海马神经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的表面超微结构。方法:用扫描电镜对海马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具有梭形、锥体形、多角形等多种形态,细胞突起长短不一,粗细不匀,可见形态不同,大小不均的膨体样结构,树突上可见树突棘,突起末端可见生长锥,突起之间有连接。结论: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具有与在体细胞相似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 (hypoxicpreconditioning ,HPC)对于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 (NF κB)表达的影响 ,及其在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制作缺氧 /复氧 (H/R)模型 ,以荧光素染料Hoechst3 3 2 5 8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 ;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 ,以新PKCε亚型 (nPKCε)特异性抗体测定nPKCε相对蛋白含量 ;以抗NF κB抗体检测NF κB的表达 ;并以PKC抑制剂H7与心肌细胞预孵育后 ,观察H7对于HPC诱导的PKC和NF κB表达上调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缺氧复氧造成心肌细胞凋亡 ,HPC可以降低心肌细胞H/R后凋亡率 ,并诱导nPKCε和NF κB表达上调 ;PKC抑制剂H7可以消除HPC诱导的PKC、NF κB表达上调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 :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 ,其机制涉及PKC介导的NF κB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70.
自1940年提出微乳(microemulsion)概念后,1970年起微乳开始被用作疏水性药物的载体,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提出了自微乳释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Selfnan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NEDDS)这一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概念。自微乳释药系统易于制备,服用方便,在体内生理条件下自发形成微乳,稳定性好,易工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