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65篇
  免费   1475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9篇
妇产科学   48篇
基础医学   113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093篇
内科学   9062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93篇
特种医学   11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4篇
外科学   1783篇
综合类   15481篇
预防医学   4231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699篇
  133篇
中国医学   5716篇
肿瘤学   234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819篇
  2022年   1022篇
  2021年   1227篇
  2020年   1103篇
  2019年   1128篇
  2018年   492篇
  2017年   1028篇
  2016年   1248篇
  2015年   1343篇
  2014年   2571篇
  2013年   2493篇
  2012年   3223篇
  2011年   3378篇
  2010年   3177篇
  2009年   3273篇
  2008年   3296篇
  2007年   2895篇
  2006年   2848篇
  2005年   2808篇
  2004年   2373篇
  2003年   2076篇
  2002年   1829篇
  2001年   1668篇
  2000年   1309篇
  1999年   980篇
  1998年   973篇
  1997年   624篇
  1996年   435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61.
慢性肝病血管新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影  綦盛麟  张勇 《肝脏》2011,16(2):156-158
慢性肝病血管新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因素。血管新生增加肝内血管阻力和减少有效肝细胞灌注,导致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另一方面血管新生调控门-体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内脏血流量,导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针对血管新生与肝硬化形成的关系及门脉高压血管新生的机制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62.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1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63.
曾微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37+139-137,139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在救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垂体后叶素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使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垂体后叶素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的试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都是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较为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但奥曲肽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治疗副作用更小,且止血迅速,止血效果更为显著,因而更具有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4.
目的 探讨尿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检测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3月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74例,分为肝硬化代偿组76例,肝硬化失代偿组98例.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患者140例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尿液GPDA的检测和尿NAG的检测.结果 尿液GPDA的检测和尿NAG检测各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GPDA检测在诊断肝硬化早期肾损害中,能够早期发现、敏感性高、特异性高,为临床诊断提供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5.
毛振 《大家健康》2012,(4):69-69
随着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推广,我国全民乙肝病毒携带率从9.75%下降到7,18%。但仍有约10%的人无法产生抗体,主要是:已经感染乙肝病毒。有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接种无效者,已经是乙肝病毒感染者。因此在接种疫苗寓啻涵都应检查乙肝两对半,在确定没有融染的情况下再进行接种。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探讨系统性护理指导在肝硬化患者维持健康中的应用.方法 以65例肝硬化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护理指导,并分别对患者在进入研究后的1周、1个月、3个月采用疾病知识调查表及生活质量量表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时间段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生命质量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系统性护理指导能促进出院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是行之有效的出院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67.
王振坤 《肝博士》2012,(4):31-34
女人与乙肝?对了,今天我就说说这个有趣的问题。真的,女人乙肝与男性乙肝比较的确有一些特殊的地方,尽管没有多少人对此感兴趣,但我说出来后您会感觉到“挺有道理”的,颇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呢。  相似文献   
968.
正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是HBV感染的一种特殊形式,指血清HBsAg阴性,肝脏组织HBV DNA阳性,伴或不伴血清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国内报道OBI在献血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010 6%~2.710 0%~[1]。OBI患者能够经输血、器官组织移植等传播HBV,合并OBI可能会对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或引发肝癌。研究显示,作为OBI血清学表现形式之一,单独抗-HBc阳性患者HBV DNA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及降钙素原(procallcitonin,PCT)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肝硬化合并SBP患者60例纳入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AA、LPS及PCT水平,并探讨三者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AA、LPS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_均<0.05)。当血清SAA临界值为30.96 mg/ml时,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灵敏度为76.84%,特异度为85.1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当血清LPS临界值为68.24 pg/ml时,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灵敏度为72.71%,特异度为80.30%,AUC为0.779;当血清PCT临界值为0.48 ng/ml时,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灵敏度为84.26%,特异度为81.59%,AUC为0.862;联合检测血清SAA、LPS及PCT诊断肝硬化合并SBP的灵敏度为91.64%,特异度为95.77%,AUC为0.938。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SAA、LPS及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肝硬化患者,三者联合检测对于鉴别诊断肝硬化合并SBP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70.
王芳芳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9,13(3):213-214,228
目的:分析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的影响因素、发生规律以及机制。方法:择取2017-01~2018-05我院收治的10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或非肝病患者100名作为对照组,所选研究对象均给予B超检查,对并发胆囊结石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同肝病之间关系以及两组并发胆囊结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105例患者中,其中33例为肝炎肝硬化、72例为慢性肝炎,男性87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12~73岁,年龄均值为43.2±10.3岁,对照组100名研究对象中,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介于10~64岁,年龄均值为45.6±10.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研究组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慢性肝炎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与慢性肝炎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0~59岁研究组患者并发胆囊结石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年龄段两组并发胆囊结石的概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病患者相比于健康人群或非肝病患者更容易并发胆囊结石,且容易受到年龄等因素影响,对于此临床中应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胆囊结石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