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05篇
  免费   1358篇
  国内免费   968篇
耳鼻咽喉   70篇
儿科学   110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426篇
口腔科学   57篇
临床医学   2377篇
内科学   1249篇
皮肤病学   65篇
神经病学   283篇
特种医学   29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93篇
综合类   7388篇
预防医学   876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5337篇
  27篇
中国医学   8653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39篇
  2022年   279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493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566篇
  2015年   657篇
  2014年   1049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381篇
  2011年   1482篇
  2010年   1373篇
  2009年   1523篇
  2008年   1618篇
  2007年   1499篇
  2006年   1432篇
  2005年   1529篇
  2004年   1427篇
  2003年   1455篇
  2002年   1251篇
  2001年   1050篇
  2000年   838篇
  1999年   711篇
  1998年   657篇
  1997年   579篇
  1996年   510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目的:探讨黄区茫射液配伍川莼嗪防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因再灌损伤(MIRI)的作用机理,并探讨MIRI的中医病机、治则。方法;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和先一 心脏病室间隔修补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黄茶注射液组(益气组)、川芎嗪组(活血组)、黄芪注射液配伍且(益气活血组)各6例,术中动态监测心电;分别在麻醉前(T1)、主动脉阻断10min(T2)、主动脉开放10min(T3)、30min  相似文献   
972.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心肌营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替代硝酸异山梨酯,并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d静脉滴注,疗程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73.
目的:研究电针血清与丹参注射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MSCs,体外扩增培养,MSCs用含10%健康大鼠电针血清、10%脑梗塞大鼠血清、10%脑梗塞大鼠电针血清和含10%丹参注射液的L-DMEM诱导MSCs,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健康大鼠电针血清、脑梗塞大鼠血清、脑梗塞大鼠电针血清诱导48小时之后未见神经元样细胞出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阴性。丹参诱导4小时后,大部分MSCs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染色呈阳性。结论:健康大鼠电针血清、脑梗塞大鼠血清、脑梗塞大鼠电针血清不能诱导MSCs体外分化;丹参注射液可以在体外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97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伟  李勇  沈雪梅  孙立敏 《中药材》2007,30(10):1308-1310
目的:优选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对大孔吸附树脂型号、吸附条件、洗脱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XDA-5型大孔吸附树脂,控制药液浓度以丹酚酸B计约为18 mg/ml,pH=4.0,吸附过柱,以70%乙醇3倍柱体积洗脱,丹酚酸B洗脱率在90%以上。结论:优选工艺可较好的纯化富集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75.
近1年来,笔者用针刺配合黄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共105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男36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病程4天~8年,平均6.5年;合并高血压者32例,高脂血症者33例。对照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6~73岁,平均61岁;病程4天~8年,平均6.2年。合并高血压病者32例,高脂血症者30例。治疗前均作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流变等检查。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符合WHO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976.
武玉翠  葛茜  周宏骏  晋鑫鑫  王喆之 《中草药》2015,46(13):1966-1974
目的克隆丹参晚期胚胎富集蛋白(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LEA)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对丹参转录组数据库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发现一条新的与LEA基因家族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命名为Sm LEA2,Gen Bank登录号为HQ676610。进一步利用PCR和RT-PCR技术从丹参g DNA以及c DNA水平克隆得到了Sm LEA2基因全长。采用软件分析蛋白质结构性质和系统进化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以及不同处理丹参的Sm LEA2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获得Sm LEA2 g DNA长1 961 bp,由1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组成,并且内含子位于ATG的上游;开放阅读框长为960 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 LEA2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 340,等电点为4.77。该基因在丹参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随着花的成熟和种子的发育,该基因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且该基因的表达受茉莉酸甲酯(Me JA)以及脱落酸(ABA)的诱导作用影响。结论克隆得到的丹参Sm LEA2可能参与种子发育过程,并在丹参防御反应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77.
通过将冰片进行β-CD包合,制备成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建立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其体外溶出度,并与市售复方丹参片的溶出度进行对比,评价剂型设计的合理性。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含量,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分别测定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在人工肠液的溶出度及复方丹参片中龙脑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的溶出度。在该方法下测得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质量分数为0.79%,其体外溶出12 h内累积溶出量近70%;复方丹参片中龙脑的质量分数为0.80%,在人工肠液中,20 min内累积溶出量达60%,40 min累积溶出量达90%以上;在人工胃液中,40 min内累积溶出量不足20%,但在40~150 min累积溶出量达80%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气相色谱法可有效测得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含量,与市售复方丹参片相比,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的龙脑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在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将冰片进行了包合,并制备成肠溶型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冰片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作用,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8.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儿童川崎病3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崎病 (KD)是一种病因未明全身性血管炎 ,目前治疗首选方案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 1996年 3月~ 2 0 0 1年 6月 ,笔者对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用丙种球蛋白的3 3例患儿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阿司匹林治疗 ,并与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的 3 6例作对照 ,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979.
目的:观察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及胃组织中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收集胃液,测其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制备胃组织匀浆,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丹参饮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大鼠胃液量、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显著增加其胃液中NO含量;能使胃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并使胃组织中MDA含量降低。结论:丹参饮抗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是通过增强防御因子即增加黏膜血流量,削弱攻击因子即提高机体抗氧化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80.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84-2587
目的:旨在对比两种不同药液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招募的7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纳入试验组(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维生素B_(12)注射液穴位注射组)各35例。试验组穴位注射液体选择丹参注射液,对照组选择维生素B_(12)注射液。每周行3次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一共4个疗程。分别在4个不同的观察时点,采用相关评分表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同观察时点对比,其疗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有疗效,两组疗效相仿;根据不同观察时点对比,说明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