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8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1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178篇
内科学   53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39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144篇
综合类   2433篇
预防医学   39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982篇
  21篇
中国医学   248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195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483篇
  2011年   509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442篇
  2003年   390篇
  2002年   332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痛风性关节炎(gout)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后,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首发于足拇趾,跖趾、踝、膝、指、腕、肘关节亦好发,出现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明显红肿热痛,发病急骤,剧痛难忍,长期反复发作可使受累关节发生畸形。中医古籍中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近  相似文献   
52.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部位特异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与常规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差异,探寻头针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部位及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对照组采用病灶侧顶颞前斜线,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治疗14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变化和总体疗效,分别检测患者第2天、第14天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6.7%(26/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ET水平均明显降低,CG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明显(均P0.01)。结论:百会透刺太阳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优于常规头针治疗。  相似文献   
53.
人体生命活动由阴阳二气交感完成,在阴阳位置关系上,阳气相对在内,阴气相对在外,在此位置基础上,阳气向上向外的运动与阴气向下向内的运动实现阴阳交感,故认为中医诊察的核心是通过脉证发现患者内阳外阴结构下的阴阳位置异常或交感状态异常,中医治疗的核心是使人体阴阳恢复到原有的位置或正常的交感状态,并将中风患者的体质特点结合临床概述为“元阳不足”与“阳虚不化”,提出以温通、潜阳为主的原则方向及“三焦次第”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坐骨神经痛急性期患者采用超声离子药物透入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急性期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超声离子药物透入疗法治疗,5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4.19%(χ2=4.679,P=0.026);治疗2个疗程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32.26%(χ2=8.952,P=0.003);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1)。结论 超声离子药物透入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急性期患者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可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清热凉血汤对急性期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急性期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清热凉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相关证候积分、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56.
中风病发病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 ,对近 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学说 :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 ;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痰瘀互阻学说 ;中风毒邪论 ;瘀血阻络学说 ;形神失调学说 ;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识 ,古往今来 ,经历了由外风到内风 ,由外感到内伤的漫长过程 ,目前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论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风以虚为本 ,风、火、痰、瘀、毒众邪为害的病机认识 ,丰富了中风病的发生学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1)与对照组(n=6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上再联合使用小剂量胰岛素.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对照组未见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结论小剂量胰岛素可显著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但在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须立即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8.
郑丽 《中医学报》2016,(7):1066-1068
目的:观察参芪承气汤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中风急性期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给予参芪承气汤治疗,方药组成:党参30 g,炙黄芪36 g,枳实15 g,炒厚朴20 g,大黄(后下)10 g。对照组20例给予酚酞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为(8.16±4.83)分,治疗组治疗后为(7.23±3.7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5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芪承气汤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便秘能改善症状积分,且有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华佗中风胶囊>(原名<消栓治瘫丸>)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疗效及方法,为寻求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脑中风的常见危险因素、先兆症及后遗症纳入治疗和预防范围观察,其中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本院生产的<华佗中风胶囊>(国家发明专利号:ZL02138726.5)进行临床观察治疗;50例设为对照组,采取纯西药内服预防治疗,对临床症状、诊断标准、疗效标准均参照国内外统一规定,比较两组临床预防治疗效果,对颅脑CT、颈动脉B超、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和血脂进行评估,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及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结果 两组治疗后经X2检验均(P>0.05),(P<0.05.P<0.01).<华佗中风胶囊>治疗和预防中风病疗效满意,颅脑CT、颈动脉B超、TCD和血脂分析,治疗组药物无副作用,在中风病后遗症的康复和控制及预防中风病的复发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脑出血亚急性期高压氧综合治疗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不同时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的102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根据脑出血亚急性期的特点,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升压、稳压、减压时的护理.结果:脑出血患者2周内行高压氧治疗的显效率96.2%,明显高于4周以上行高压氧治疗的显效率37.5%(P<0.01).结论:脑出血亚急性期行高压氧治疗效果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