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630篇 |
免费 | 6566篇 |
国内免费 | 40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0篇 |
儿科学 | 78篇 |
妇产科学 | 215篇 |
基础医学 | 983篇 |
口腔科学 | 174篇 |
临床医学 | 10249篇 |
内科学 | 2630篇 |
皮肤病学 | 976篇 |
神经病学 | 213篇 |
特种医学 | 114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3篇 |
外科学 | 2228篇 |
综合类 | 31915篇 |
预防医学 | 5913篇 |
眼科学 | 228篇 |
药学 | 21876篇 |
211篇 | |
中国医学 | 81210篇 |
肿瘤学 | 8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2篇 |
2023年 | 2478篇 |
2022年 | 2779篇 |
2021年 | 4189篇 |
2020年 | 2846篇 |
2019年 | 2539篇 |
2018年 | 1079篇 |
2017年 | 2453篇 |
2016年 | 2666篇 |
2015年 | 3258篇 |
2014年 | 6982篇 |
2013年 | 6348篇 |
2012年 | 8124篇 |
2011年 | 9084篇 |
2010年 | 8334篇 |
2009年 | 7934篇 |
2008年 | 8263篇 |
2007年 | 7194篇 |
2006年 | 6957篇 |
2005年 | 7877篇 |
2004年 | 8368篇 |
2003年 | 9081篇 |
2002年 | 7950篇 |
2001年 | 7565篇 |
2000年 | 5625篇 |
1999年 | 4008篇 |
1998年 | 3090篇 |
1997年 | 2649篇 |
1996年 | 2173篇 |
1995年 | 1880篇 |
1994年 | 1262篇 |
1993年 | 798篇 |
1992年 | 770篇 |
1991年 | 842篇 |
1990年 | 971篇 |
1989年 | 909篇 |
1988年 | 188篇 |
1987年 | 139篇 |
1986年 | 101篇 |
1985年 | 83篇 |
1984年 | 65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9篇 |
1958年 | 8篇 |
1957年 | 7篇 |
1956年 | 6篇 |
1955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励如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8):2606-2606
溃疡性结肠炎由于病程长,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口服中药汤剂对部分患者来说很难坚持。我院2000-2003年用自拟中药活血生肌汤灌肠治疗46例不愿口服汤药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盧英姬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8):72
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中医称“面瘫”、“口僻”,是因人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时,风寒之邪侵袭面部、耳部,致使经脉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应用针药配合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3.
3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它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便秘的治疗颇为棘手。笔者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辨证用药,采用补血养血,润肠通便的治疗原则,运用名老中医张东岳主任的经验方配合推拿治疗便秘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36.
前列腺炎是常见病,久坐、辛辣食物、酗酒、长时间的骑跨动作都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主要有尿频、尿痛、尿道灼热、下腰部或会阴部疼痛等症状,不及时治疗或久治不愈诱发性欲减退、精神萎靡、不育等并发症。其治疗方法有多种,如内服中药、西药、中成药、抗生素等治疗,而采用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前列腺炎,会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采用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前列腺炎30例疗效观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7.
斑秃俗称“鬼添头”、“鬼剃头”,是一种局限性的斑片状脱发,常骤然发生,经过徐缓,有复发倾向,以头发片状脱落,病变处头皮正常,无炎症,无自觉症状为特点,属中医学的“油风”范畴。由于发病迅速,严重影响容貌,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工作和学习。笔者自2005年以来,应用自 相似文献
38.
39.
疖是皮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疾患,多发于夏秋季节,尤以小儿为多,轻者。小儿疼痛,啼哭不止,影响休息;重者,若治疗不当形成脓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0.
蛤蚧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动物药材,蜡皮蜥是其常见的伪品之一,二者通常采用性状鉴别,有一定困难,本文采用“中药材红外光谱鉴别法”对二者进行鉴别,获得满意的结果,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内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