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918篇
  免费   18896篇
  国内免费   6210篇
耳鼻咽喉   2150篇
儿科学   4270篇
妇产科学   3116篇
基础医学   10374篇
口腔科学   4264篇
临床医学   81658篇
内科学   30468篇
皮肤病学   5291篇
神经病学   7664篇
特种医学   107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17篇
外科学   23147篇
综合类   192370篇
预防医学   46446篇
眼科学   3849篇
药学   104361篇
  1622篇
中国医学   124729篇
肿瘤学   9107篇
  2024年   2588篇
  2023年   9679篇
  2022年   9259篇
  2021年   12979篇
  2020年   12728篇
  2019年   11902篇
  2018年   5451篇
  2017年   13491篇
  2016年   14754篇
  2015年   18137篇
  2014年   39620篇
  2013年   33314篇
  2012年   37525篇
  2011年   39284篇
  2010年   37454篇
  2009年   37100篇
  2008年   47686篇
  2007年   36845篇
  2006年   34677篇
  2005年   38355篇
  2004年   29268篇
  2003年   34369篇
  2002年   25851篇
  2001年   14109篇
  2000年   10502篇
  1999年   8744篇
  1998年   7310篇
  1997年   7568篇
  1996年   7306篇
  1995年   7613篇
  1994年   6002篇
  1993年   3590篇
  1992年   2329篇
  1991年   2112篇
  1990年   2280篇
  1989年   2123篇
  1988年   584篇
  1987年   429篇
  1986年   259篇
  1985年   201篇
  1984年   179篇
  1983年   134篇
  1982年   80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0篇
  1958年   65篇
  1957年   22篇
  1956年   28篇
  1954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医学在疫病的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内服疗法外,外治法对疫病的防治也起到关键作用。针灸疗法、芳香疗法、从上窍祛邪疗法、敷贴药浴法等外治法防治疫病均具有较好疗效。但不同的外治法有其独特的防治方式与使用宜忌,〖JP3〗对不同疫病的疗效也有强弱之异,在选择时应明确疫病分型,并合参时令节气、患者体质、病情选用适宜的外治法,不可拘于一法,以免失治,加重或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通过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AE-IPF)患者证候与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设计,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11月三个中心的AE-IPF患者76例,其中痰热壅肺证26例、痰浊阻肺证50例,并纳入健康志愿者10例作为对照。采用ELISA测定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分析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AE-IPF患者血清CCL18、HMGB1、KL-6、MMP-7、SP-A和SP-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CL18、HMGB1、KL-6、MMP-7和SP-D水平在痰热壅肺证和痰浊阻肺证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清SP-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清SP-A与AE-IPF证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SP-A的浓度升高,与痰热壅肺证关系越密切,反之,血清SP-A浓度降低,则与痰浊阻肺证关系越密切。AE-IPF痰热壅肺证患者的预后可能较痰浊阻肺证患者更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健脾生血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同济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贫血患者1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给予健脾生血片治疗,3片/次,3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给予生血宝合剂治疗,15 m L/次,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调素(Hepcidin)、血清IL-1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C反应蛋白(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和不良事件。并随访2组心血管事件次数,住院次数与全因死亡率。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完成了前3个月的治疗,随访期间脱失2例;对照组治疗期间1例患者退出研究,随访期间脱失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贫血有效率98. 6%,对照组有效率1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血清铁调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铁蛋白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IL-1β、血清TNF-α、血清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LVEF、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异常,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1年随访,观察组心血管事件人均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住院次数和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生血片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伴贫血,减少心血管发生次数,并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与提供准确足量铁元素、抑制铁调素表达,抑制慢性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物汤联合乳果糖治疗妊娠期便秘(血虚阴亏)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抽签简单随机分两组,饮食清淡,忌寒凉,调畅情志,合理运动,规律作息,发现任何身体不适,立刻停止用药。对照组30例乳果糖,10mL/次,3次/d。治疗组30例四物汤(当归9g,川芎6g,白芍9g,地黄~熟15g),血虚加鹿角胶、阿胶等,或适当加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冲任虚损、胎漏下血则加阿胶、艾叶、甘草;气血两虚加四君子汤,即八珍汤;1剂/d,水煎300mL,3次/d;乳果糖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3%;对照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9.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积分两组均有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物汤联合乳果糖治疗妊娠期便秘(血虚阴亏),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利巴韦林10mg/kg·d-1,阿奇霉素10mg/kg·d-1+5%葡萄糖250mL,1次/d,静滴。治疗组40例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麻杏石甘汤(麻黄、甘草各6g,杏仁9g,生石膏18g),1剂/d,水煎200mL,2次/d,早晚温服,3岁:每三天1剂,3~6岁:每两天1剂,6岁:1剂/d,肺热重、壮热汗出增加生石膏剂量,加黄芪、桑白皮各6g;痰多气急加枇杷叶、紫菀、葶苈子各6g;无汗恶寒减少石膏剂量,加薄荷、紫苏叶、鲜芦根。中医定向透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川贝母、金银花等,研碎加蜂蜜、鲜姜汁调制成膏状,密封保存,取4g药膏敷于肺俞,并采用中医定向透药仪治疗,30min/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国军 《江苏中医药》2019,51(11):41-44
中医骨伤"筋骨并重"理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成熟。筋骨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保持动态平衡。通过系统查阅近年来中医骨伤"筋骨并重"理念的相关文献,发现此理念在创伤外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及骨代谢疾病临床中多有应用。临证时要辨明筋伤与骨病两者生理病理的联系,在诊断、治疗及康复各个阶段都要注重"筋骨并重",将此理念融会贯通到现代骨科技术中,更好地发挥"筋骨并重"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内湿来源于人体内,具有重着、黏滞、趋下等特性,是由人体运化转输水液功能障碍而致。内湿的形成与五脏失调息息相关,五脏失调都能导致内湿的产生,但是五脏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临床在治疗内湿证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又要辨证论治,分清主次,适当顾及其他脏腑,才能使五脏协调,湿邪得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