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738篇 |
免费 | 4785篇 |
国内免费 | 52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63篇 |
儿科学 | 1159篇 |
妇产科学 | 1073篇 |
基础医学 | 4039篇 |
口腔科学 | 2525篇 |
临床医学 | 15585篇 |
内科学 | 8020篇 |
皮肤病学 | 1737篇 |
神经病学 | 1305篇 |
特种医学 | 262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7篇 |
外科学 | 6973篇 |
综合类 | 26936篇 |
预防医学 | 9161篇 |
眼科学 | 820篇 |
药学 | 17270篇 |
234篇 | |
中国医学 | 7914篇 |
肿瘤学 | 351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86篇 |
2023年 | 2020篇 |
2022年 | 2509篇 |
2021年 | 3493篇 |
2020年 | 2334篇 |
2019年 | 2304篇 |
2018年 | 1217篇 |
2017年 | 1858篇 |
2016年 | 2389篇 |
2015年 | 2821篇 |
2014年 | 4580篇 |
2013年 | 4469篇 |
2012年 | 6175篇 |
2011年 | 6801篇 |
2010年 | 6451篇 |
2009年 | 6372篇 |
2008年 | 7127篇 |
2007年 | 6184篇 |
2006年 | 6392篇 |
2005年 | 6080篇 |
2004年 | 4648篇 |
2003年 | 3894篇 |
2002年 | 3094篇 |
2001年 | 3044篇 |
2000年 | 2227篇 |
1999年 | 1879篇 |
1998年 | 1547篇 |
1997年 | 1499篇 |
1996年 | 1331篇 |
1995年 | 1319篇 |
1994年 | 1232篇 |
1993年 | 638篇 |
1992年 | 796篇 |
1991年 | 709篇 |
1990年 | 618篇 |
1989年 | 494篇 |
1988年 | 246篇 |
1987年 | 179篇 |
1986年 | 117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将其按肿瘤直径大小和肌层是否有浸润分别分组,比较不同肿瘤直径各组和肌层是否浸润各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1例直肠类癌患者的中位年龄49岁(22~83岁),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5~86个月),随访率为80.6%(25/31)。随访期内,肿瘤直径≤l.0 cm的15例手术切除肿瘤后无复发,直径1.0~2.0 cm的7例中复发1例,直径>2.0 cm的3例中2例因类癌肝转移死亡。直肠类癌是否浸润肌层或全层以及是否有转移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肿瘤的浸润深度与转移有关(P<0.05)。随着直肠类癌直径的增大,肿瘤浸润深度加深,转移发生率增高。结论直肠类癌的大小和肌层浸润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是选择手术方式时需参考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颈椎整脊手法治疗颈型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采用推拿配合颈椎整脊手法调整,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1个疗程后比较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及颈椎生理曲度。结果 2组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体征积分比较、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整脊手法治疗颈型类冠心病优于单纯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XCR4基因表达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 检测人骨肉瘤细胞株 HOS-8603、U2OS 和 MG-63 中 CXCR4 mRNA 的表达情况;构建、鉴定pcDNA3/CXCR4 重组质粒并将其转染到 HOS-8603 细胞中(PCDNA3/CXCR4 组),同时制备转染 pcDNA3 空质粒的阴性对照组(pcDNA3组)。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穿膜小室重组细胞基底膜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结果 HOS-8603细胞中CXCR4 mRNA相对表达含量低于U2OS、MG-63细胞(P 〈0.05)。转染后24、48h,pcDNA3/CXCR4 组 CXCR4 mRNA 表达量是 pcDNA3 组的 96 倍和 124 倍(P 〈0.05)。与 pcDNA3 组比较,转染后24、48、72 h,pcDNA3/CXCR4组细胞增殖率和发生迁移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 〈0.05)。结论 CXCR4的表达可能是促进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斜仰半截石位顺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逆行输尿管镜共同治疗输尿管多发结石的可行性、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8月~2011年7月采用B超引导行mPCNL与输尿管镜结合同时治疗输尿管多发结石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获得良好疗效,B超引导穿刺全部成功,mPCNL与输尿管镜同时处理输尿管多发结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斜仰半截石位顺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逆行输尿管镜共同治疗输尿管多发结石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首乌、女贞子等七味黑色中药和白及、白芷等七味白色中药对豚鼠皮肤组织黑色素合成中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获得中药提取物,用灌胃的方法以14 d为周期等量灌胃豚鼠获得背部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实验和对照组MC1R、RTKs蛋白的表达,用ImageJ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比较不同中药环境对豚鼠皮肤组织的黑色素合成的影响,分析MC1R、RTKs蛋白与黑素细胞代谢三者的变化关系。结果:对MC1R蛋白有抑制作用的白药有白芷、白茯苓、白蔹、白及、白僵蚕、白术,其中白芷、白僵蚕、白术的作用最为明显,对MC1R有明显抑制作用的黑药有乌梅、黑芝麻、丹参、鸡血藤,其中丹参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该结果显示上述10味中药对黑色素合成有抑制作用,其中白芷、白僵蚕、白术、丹参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中对于RTKs蛋白有抑制作用的白药有白芷、白茯苓、白蔹、白及、白僵蚕,其中白茯苓、白蔹、白及的作用最为明显,具有明显作用的黑药有黑芝麻、丹参,其中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一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js01株)可能存在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方法对自2011年12月宁波市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痰样本js01株分离,用gyrA和parC基因PCR扩增、测序和BLASTn比对确认菌种。用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3种A类酶基因、10种B类酶基因、2种C类酶基因、8种D类酶基因)和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连锁检测以及CarO膜孔蛋白编码基因。再用分段PCR法扩增PBP1A编码基因,双向测序后拼接成全长序列。结果js01株检出β-内酰胺酶TEM-1、ADC-30、OXA-23和OXA-66编码基因。插入序列与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连锁检测显示ISabal-ADC-30和ISabal—OXA-23为阳性。js01株carO基因序列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SDF)相比存在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一致率为76.0%(189/249),存在3个氨基酸缺失。is01株PBP1A编码基因序列与SDF株相比存在有义突变,氨基酸序列的一致率为99.6%(848/851),存在3个氨基酸变异,但js01株PBP1A蛋白分子立体结构比SDF株丢失2个螺旋结构。结论本株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该菌株管家基因(PBP1A、CarO编码基因)突变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异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对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L)治疗合并输尿管狭窄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14例合并输尿管狭窄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其中合并单纯输尿管狭窄5例(35.7%),合并肾孟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9例(64.3%),均采用LUL及输尿管狭窄切除吻合术或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石长径为1.5 ~2.1 cm,手术时间100~150分钟,无术中输血病例,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病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8~11天,住院天数10~19天,无漏尿及其它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复查KUB或B超,示1例患者肾内小结石残留,给予口服排石药物治疗,结石清除率为92.85%(13/14).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可以同时治疗输尿管狭窄及肾盂连接部梗阻,以期更有效的预防结石复发.建议该手术方法作为治疗合并单纯输尿管狭窄及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ET)及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和SAP组.逆行性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造模.分别于术后3、6、12 h留取标本,检测血淀粉酶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鲎试剂法测血浆内毒素含量,流式细胞术测外周血Treg百分数,肝脏及胰腺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测肝脏组织Foxp3表达,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理组织学观察及丙氨酸转氨酶水平证实,SAP组肝脏出现病理性形态改变.与SO组相比,SAP各组Treg百分数显著升高(SAP组3、6、12h分别为:2.26%±0.32%、2.36%±0.48%、2.8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各组ET水平与SO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12 h(0.85±0.11)相比,3 h(0.74±0.11)和6 h(0.78±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各组肝脏Foxp3蛋白表达明显上调,Treg的表达与ET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 SAP可致肝损伤,ET与Treg细胞在SAP肝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监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浓度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13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及术后24个月等各时间点的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分析CK19浓度变化与乳腺癌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3个时间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的CK19 mRNA的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个月CK19 mRNA水平较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未复发组的外周血中CK19 mRNA浓度持续维持在低水平,而复发转移组的CK19 mRNA表达浓度在下降后再次升高(P<0.01).②CK19 mRNA的表达与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HER2和Ki67表达无明确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指标均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高危因素指标相关,复发转移时其浓度升高,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