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8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71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115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中药穴位贴敷抗小鼠艾氏腹水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中药抗癌腹水膏穴位贴敷抗小鼠艾氏腹水癌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能明显改善荷瘤小鼠的一般状况,抑制荷瘤小鼠的腹水量,不同程度地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并使荷瘤小鼠腹水癌细胞数量减少,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2.
费伯雄治疗火证经验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亦鸣 《中医杂志》2002,43(8):568-570
费伯雄对火证具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经验。他在《医及利义》中,根据导致火症的种种原因和火发的不同部位,以及虚实的性质,把火证分为肺火、心火、邪火、毒火等17个证候,创制19首治大验方。其立法严谨,颇切临床,体现资氏和法缓治的学术思想,清中兼散,兼润,兼和,清火而不伤正。由于其言简意赅,不易被读者所领会,故从四个方面加以阐发归类,提其要领,引摘主症原文,并略加方解。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骨形态形成蛋白-7(BMP-7)和Yin Yang-1(YY1)mRNA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定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BMP-7和YY1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胶质瘤病理学分级的关系。结果①BMP-7mRNA在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并且其表达量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②YY1 mRNA在胶质瘤标本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1),并且其表达量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③BMP-7和YY1mRNA表达量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15.831,P〈0.01)。结论BMP-7和YY1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两者表达均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这提示BMP-7和YY1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BMP-7和YY1可能能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4.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炮制对巫山淫羊藿中主要成分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使用Shim-pack VP-ODS(5μm,1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水(25∶75)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比较不同炮制品中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含量的变化。结果:巫山淫羊藿不同炮制品中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含量均有较大程度的上升;而朝藿定C变化则比较复杂,除羊脂油炙巫山淫羊藿中朝藿定C含量有较大的下降外,其余均有较小程度的上升。结论:加热炮制可能促使巫山淫羊藿中的其他成分分解或转化为淫羊藿苷;羊脂油炙巫山淫羊藿中朝藿定C含量有较大的下降,提示朝藿定C可能不是淫羊藿中的助阳成分;不同方法炮制对巫山淫羊藿主要成分影响较大,提示巫山淫羊藿在临床应用时必须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血清中hsCRP、TNF-a、IL-6水平、血脂浓度与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和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CCCI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 CCCI组hsCRP TNF-a、Ⅱ-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CCI组的T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CCI组的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hsCRP TNF-a、IL-6在CCCI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过程,其检测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TG、HDL-C浓度与脑供血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6.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以下简称微创术)在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保守组:76例行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78例在保守组治疗基础上行CT片定位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治疗的显效率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和χ2检验比较。结果:保守组显效率为59.12%,治疗组显效率为96.1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微创组于治疗1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见明显减少,保守组3周后才有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显著差异(P<0.01)。结论:微创术在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治疗中能提高显效率,加快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7.
韩素菊  黎云祥 《中草药》2011,42(8):1609-1613
目的考察巫山淫羊藿悬浮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为巫山淫羊藿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悬浮培养所获得的均匀悬浮培养细胞为研究对象,在光照条件下进行悬浮培养,每隔3 d取样,测定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巫山淫羊藿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型,培养基中蔗糖、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量均呈急剧下降趋势,最后变化趋于平缓,细胞合成黄酮最佳光照时间为每天12 h,黄酮合成量为27.854 82 mg/L。结论巫山淫羊藿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为其大规模悬浮培养生产天然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进行药用植物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为桃儿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遗传理论基础。方法 对6个桃儿七居群进行DALP分析,利用PopGene 1.31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相关数据,UPGMA方法聚类,结合Treeview软件生成树状图。结果 筛选5对引物组合,扩增共产生150条DNA片段,其中104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占69.33%,平均每组引物扩增所得多态条带为20.8,6个居群平均多态百分率为14.22%。6居群总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693 3,平均1.142 2;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17 1,平均1.083 8;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4 3,平均0.048 8;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64 3,平均0.073 0;居群总的基因多样性Ht为0.244 3,居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048 7。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800 5,即遗传变异有80.05%发生在居群间,19.95%发生在居群内,居群每代迁移数Nm为0.124 6。结论 桃儿七居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基因流受到阻碍,这与桃儿七的繁育系统和生存环境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9.
用醒脑益神法针治顽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  方桂梅 《中医杂志》2002,43(6):426-427
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顽固性面瘫等病症,是临床常见的比较缠绵难愈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方桂梅主任医师学习,综合运用“小醒脑”针法,辨证取穴,治疗上述3病,取得较理想效果,特报道如下。1 小醒脑针法简介小醒脑针法是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针对部分神志病变及头面部疾患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160.
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医病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敏  吴勉华 《中医杂志》2002,43(1):8-10
分析了“证”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加强中医病证相关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提出3点建议:(1)以病带证,病证结合,从分子病因学角度研究病证的相关性;(2)以药测证,药证结合,从基因水平探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疗效机理;(3)以病代证,研制模型,从分子病因学角度,结合中医理论,研制转基因动物病证,为中医新药开发提供依据。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相信在21世纪,中医药研究在继承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