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南中医》2005,25(1):F004-F004
本刊讯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会议,于2004年12月20日~22日在郑州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县医疗、教学和科研单位的21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业务处处长、省中医药学会秘书长张重刚同志主持,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省中医管理局局长、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夏祖昌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
胡正芬 《国医论坛》2007,22(3):18-19
脾主时令的观点依据于中国古代的时空观.五行产生以后,时间、空间又归属到五行之中.根据脾主四时与脾主长夏两种观点的形成渊源,认为脾主四时是从土居五行五方之中央以养万物立论;脾主长夏是从土居五行时序之中央以主运化立论.脾主四时或脾寄旺于四季之末或脾主长夏在《黄帝内经》成书前或成书时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当人体五脏的概念最终确立后,它们之间的配属模式才最终产生.  相似文献   
3.
“脾主长夏”是《黄帝内经》中脾与岁时关系的一种概念,历年来各医家均对其中长夏季的起止时间说法不一,后人对此概念阐释甚少,不利后学。运气理论中的气象节律蕴含着丰富的季节特征,其中的土季与长夏季,气候特点十分接近,运用其发病规律对长夏季病邪特点及具体时间段进行分析,认为长夏季可由 1 个主体时间段和 2 个缓冲时间段组成。主体时间段由夏至开始,到处暑结束,整体上以湿邪为主,其中前一阶段为夏至到大暑时段,暑邪流行,后一阶段为大暑到处暑时段,风湿邪气流行;处于主体时间段前后的 2 个缓冲时间段(芒种到夏至、处暑到白露)均蕴含湿气,并对于长夏季主体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纪迅 《长寿》2012,(4):38-39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之子,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变化息息相关,即所谓的"天人合一"。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外在世界称为大宇宙。从阴阳平衡的角度看,血、津、液、五脏等属阴;气、六腑等属阳。而疾病的发生,主要是人体内部阴阳失调的结果。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配搭,所以想出用一个长夏来弥补的办法,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行。长夏在立夏之后,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这是中医学的范畴。正如明代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医系统论中有序性原理为基础,以熵变化的机制为切入点探讨“脾主运化”的理论内涵,在生理方面,提出“脾主运化”功能是维持机体内外有序稳定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脾通过调节玄府启闭,控制机体从环境摄取高度有序的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脾可通过消化吸收作用将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的低熵分子,从而增加机体有序度,推动机体从无序走向有序。人体作为典型的耗散结构,受自然环境影响,脾调节机体负熵化水平和速率的能力呈现季节性波动,即“脾应长夏”。在病理方面,从熵交换异常和熵增减失衡两方面阐明了脾失健运致病的内在机制,有助于丰富“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内涵,为临床脾虚类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祝步文 《养生月刊》2009,30(8):680-681
人是天地万物中之一种,人要在茫茫大自然中出生、成长、发展乃至延年益寿,也必须遵循阴阳五行运动规律。阴阳五行是随着宇宙间的“五时”,“五方”进行的。五时即:春、夏、秋、冬、长夏。五方即:东、南、西、北、中央。它相互依存在:东方属木,木旺于春;南方属火,火旺于夏;西方属金,金旺于秋;北方属水,水旺于冬;中央属土,土旺于长夏。  相似文献   
7.
长夏季节时值夏秋之交,阳气尚盛,雨水渐多,是一年之中气候最炎热最潮湿的季节.湿土同类相招,同气相求,湿热之邪易伤脾阳而助胃腐熟水谷,出现一系列的脾胃疾病.与此同时,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脾胃的病变又会影响到其他四脏的变化,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变生他病.长夏时节暑必夹湿,因此治疗上必须兼顾两者,既要化暑湿以助阳气,又要清暑热以养阴液.同时根据邪气病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利导之,宣上、畅中、渗下并行.长夏时节,除了既病防变外,更要注意的是在饮食、情志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的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8.
《医药保健杂志》2007,(10X):11-11
霜降之时乃深秋之时,在五行中属土,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脾,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中医理论的各种医籍里,经常可见到长夏与五季,以及五季与五行对应,一岁时日与五季、五脏的分配的论述.这些论述是纷乱的,有多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这同先秦其它古文献里的情形是一致的.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五季"涉及上古一种和五行有关的一种早已汜灭的历法制度,后世各个历史时期的人们对此已不了解,有不同的理解,或同当时的历法相混淆,故出现了各种莫哀一是的局面,研究中医有关问题应注意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按照中医的阴阳学说理论,春夏属于阳,故以养阳为主;秋冬属于阴,则以养阴为主。按照五行学说,春季属于“木”与人体的肝相应,夏季属于“火”与心相应,秋季属于“金”与肺相应,冬季属于“水”与肾相应。而“土”则与夏秋之间的“长夏”相应,这样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脏。我们曾经介绍过食物不同的性状、色泽与五行相应,颐养五脏,也曾介绍一日、一年中不同的时间颐养五脏。那么在不同的季节,在阳起阴落的回转间,如何颐养五脏?明代名医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变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