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0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43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365篇
口腔科学   106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298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661篇
综合类   658篇
预防医学   385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968篇
中国医学   1817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70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目的:探讨艾叶油对成年小鼠及胚胎鼠的遗传毒性。方法:采用一次性小鼠灌胃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胚胎肝转移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艾叶油经小鼠口灌胃给药LD50为4.11ml/kg;艾叶油灌胃剂量2ml/kg时,孕鼠和雄鼠诱发的胚胎肝微核率、骨髓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艾叶油灌胃剂量为1ml/kg时,诱发的胚胎肝微核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骨髓微核率与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艾叶油灌胃剂量为0.5ml/kg时,诱发的胚胎肝微核率、骨髓微核率、精子畸形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一定剂量的艾叶挥发油对小鼠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82.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松松针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中鉴定出45个组分,占峰面积的84.14%。结论:云南松松针挥发性成分主要为α-蒎烯(14.74%),脱氢-4-表松香酸(11.67%),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8.41%),石竹烯(6.91%),乙酸冰片酯(5.63%),D-柠檬烯(4.55%),1,6-杜松二烯(4.16%)等。  相似文献   
983.
红芪有效成分及“入脾经”相关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冉  郭玫 《西部中医药》2012,25(1):27-30
对近年来红芪的成分检测结果及其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指出了中药红芪的主要成分,同时发现红芪的药理学研究结论符合其中医理论中的"入脾经"功效,并对两者相关性进行总结分析,为红芪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4.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白花蛇舌草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目的:分析白花蛇舌草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白花蛇舌草全草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出55个组分;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29个成分.结论:该方法分析白花蛇舌草中挥发性成分,更准确、简单、快速并节省药材.  相似文献   
985.
蛇床子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蛇床子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蛇床子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工艺进行优化.采用UV技术、显微鉴定、GC-MS技术对包合物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蛇床子挥发油与HP-β-CD的体积质量比1∶8,包合时间2.0h,包合温度40℃.采用紫外光谱法验证包合前后紫外吸收图谱基本一致,显微鉴定表明油已被包合,GC-MS验证了包合前后挥发油中各成分基本未发生变化.结论:该提取、包合工艺合理可行,为临床制剂的合理使用和包合物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86.
目的:分别对羌活、独活及其药对中挥发油的透皮成分进行分析,同时比较其透皮效果.方法:采用GC-MS鉴定挥发油体外透皮供给液与接收液中的化学成分,根据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通过数学推导将相对含量转化为透过率,从而反映各成分透皮效果.结果:透皮后鉴定出羌活39个成分、独活29个成分、药对36个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93.22%,93.74%,92.75%.1-松油醇(30.96%),4-松油醇(28.22%),冰片(7.10%)等是羌活挥发油的主要透皮成分;邻-乙酰基-对-甲基苯酚(55.70%),反-氧化芳樟醇(6.79%),1,7,7-三甲基二环[2.2.1]5-己烯-2-酮(4.78%)等是独活挥发油的主要透皮成分;1-松油醇(28 86%),4-松油醇(22.41%),邻-乙酰基-对-甲基苯酚(12.15%),冰片(5.62%)等是药对挥发油的主要透皮成分.结论:3种挥发油中各成分透过率可定性地对其透皮效果进行排序.其中羌活挥发油中1-松油醇的透过率最高,独活挥发油中1,7,7-三甲基二环[2.2.1]5-己烯-2-酮的透过率最高;药对挥发油中1-松油醇的透过率最高.  相似文献   
987.
目的:优选冠心康胶囊中川芎、当归和桂枝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当归及桂枝中挥发油,以挥发油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及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优选工艺条件,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由复相关系数可知,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加9倍量水浸泡80 min,蒸馏提取7.5h,提取量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3%.结论:该优选工艺简便、预测性良好,为冠心康胶囊的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88.
目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光皮桦叶片和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分别提取光皮桦叶片和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与色谱保留指数相结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从光皮桦叶片和果实中分别鉴定出58,25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性组分总峰面积的95.78%,95.72%,在叶片中主要成分是十五烷(5.50%),十六烷(6.54%)和(E)-1,2,3-三甲基-4-丙烯基-萘(5.13%);而果实中主要成分是顺式-β-金合欢烯(10.04%),β-甜没药烯(24.81%),α-石竹烯(25.61%)和α-甜没药醇(16.42%).结论:两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89.
白金妇安颗粒中挥发油β-环状精包合物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优选白金妇安颗粒中挥发油β-环状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 以不同时间挥发油的提取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白金妇安颗粒中的当归、川芎、郁金、牡丹皮的挥发油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倍他环糊精(β-CD)包封挥发油的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白金妇安颗粒中的的挥发油包合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药材当归、川芎、郁金、牡丹皮粉碎成粗粉,加5倍量的水,浸泡2 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5 h。取挥发油5倍量的β-环糊精,加入1倍β-CD量20%乙醇,研磨成糊状,加入挥发油,继续研磨2 h,得糊状物,低温干燥。结论: 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990.
锦鸡儿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锦鸡儿的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冷浸法提取锦鸡儿中脂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结果:在锦鸡儿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色谱总馏分出峰面积的82.36%.结论:锦鸡儿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类(63.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