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67篇
  免费   2763篇
  国内免费   1933篇
耳鼻咽喉   208篇
儿科学   374篇
妇产科学   513篇
基础医学   6720篇
口腔科学   815篇
临床医学   2183篇
内科学   4791篇
皮肤病学   494篇
神经病学   2964篇
特种医学   10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2516篇
综合类   6519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923篇
眼科学   690篇
药学   2667篇
  2篇
中国医学   1658篇
肿瘤学   3704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99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899篇
  2020年   786篇
  2019年   750篇
  2018年   723篇
  2017年   1006篇
  2016年   1040篇
  2015年   1129篇
  2014年   1734篇
  2013年   1878篇
  2012年   1789篇
  2011年   2189篇
  2010年   1828篇
  2009年   1868篇
  2008年   2191篇
  2007年   2374篇
  2006年   2308篇
  2005年   2307篇
  2004年   1997篇
  2003年   1783篇
  2002年   1398篇
  2001年   1205篇
  2000年   945篇
  1999年   791篇
  1998年   645篇
  1997年   574篇
  1996年   444篇
  1995年   350篇
  1994年   337篇
  1993年   218篇
  1992年   212篇
  1991年   184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61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23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3篇
  197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环境致癌物苯并(a)芘代谢物反式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ER2/neu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SYBR GreenI实时定量RT-PCR(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经2.0μmol/L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细胞(16HBE-T)与对照DMSO溶剂组未恶性转化细胞(16HBE-N)之间HER2/neu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两组细胞内HER2/neu蛋白表达定位分析。结果经几种不同方法检测反式BPDE恶性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HER2/neu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都比对照溶剂组细胞(16HBE-N)表达显著升高(P<0.05)。HER2/neu蛋白定位在胞膜。结论反式BPDE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存在HER2/neu表达增高,其可能与原癌基因HER2/neu被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2.
93.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both p27 and p53 expression in the stromal and epithelial component of carcinosarcoma and to assess if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latter is different tha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p27 and p53 was performed o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blocks of 18 uterine specimens with carcinosarcoma and their expression assessed.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epithelial element was also compared to that in 35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blocks of endometrial endometrioid carcinoma. Reduced p27 expression was observed in a similarl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stromal (77.8%) as well as of the epithelial component (66.7%) of carcinosarcoma. Although statistically not significant, the proportion of reduced p27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85.7%) was higher than in the epithelial element of carcinosarcoma. The percentage of p53 overexpression in both elements of carcinosarcomas and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s was low and also similar (27.8 and 20.0%,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reduced p27 expression is common and p53 overexpression is infrequent in carcinosarcoma. Their similar rates of expression in the stromal and epithelial elements of the tumor support the contention of a monoclonal origin of carcinosarcoma. Unexpectedly, reduced p27 expression is more comm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than in the epithelial element of carcinosarcoma, in spite of the less favorable prognosticators and outcome in the latter. Further studies of p27 expression in carcinosarcoma are indicated to establish its clinical value in this aggressive malignancy.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受体α亚基(IL-3Rα)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4例ALL患者IL-3Rα mRNA的表达。结果①10例正常人和12例ALL缓解患者未检测到IL-3Rα的表达。42例初治和复发的ALL患者中IL-3Ra阳性表达12例,占28.57%。其中13例T—ALL患者未检测到IL-3Rα的表达,而B—ALL患者IL-3Ra的表达率为41.38%。②ALL患者IL-3Rα的阳性表达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及CD34阳性表达有关(P〈0.05)。③ALL患者中IL-3Rα阳性表达的患者CR率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IL-3Rα在ALL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检测IL-3Rα有助于ALL的T、B两型的鉴别,IL-3Rα基因表达可能是B—ALL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皮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MP)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脊髓损伤组(损伤组)及脊髓损伤+大剂量MP治疗组(MP组),每组10只.应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致T8脊髓损伤.MP组大鼠伤后即刻从尾静脉内注射大剂量MP(30mg/kg).损伤后24h切取损伤平面上下0.5cm的脊髓组织,进行RT-PCR反应,检测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结果术后24h假手术组HSP27、FABPs和TIMP-1的基因表达相对丰度分别为0.0643±0.0152、0.6413±0.1005和0.7091±0.0577;损伤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升高,分别为1.0013±0.3861、1.2187±0.2851和0.8971±0.1092,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MP组上述三个因子的表达继续升高,分别为1.2858±0.1384、1.7122±0.1766和1.2081±0.1093,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和P<0.01).结论脊髓损伤后,邻近损伤处的脊髓组织中HSP27、FABPs及TIMP-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高,大剂量MP能进一步促进三个因子表达,发挥组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
本实验研究了兔视网膜中的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 (direction selec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DS cells)树突野的分枝模式。测量了视网膜中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和作为经典分枝模式神经元代表的α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直径。发现 ,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在分枝后直径达到 0 .5 μm,进一步分枝树突直径仍保持在 0 .5 μm左右 ,这样 ,在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树突野中大多数树突直径在 0 .5μm左右。而作为经典分枝模式神经元代表的α神经元的树突每次分枝后都逐级变细 ,最终直径达到 0 .5μm左右 ,这样 ,α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直径大部分都大于 0 .5μm。我们应用程序“NEU RON”对在两种神经元模型中 ,抑制点落于兴奋点与胞体之间 (proximal)和抑制点不落于兴奋点与胞体之间 (distal)这两种情况进行模拟。我们发现 ,当抑制点不落于兴奋点与胞体之间时 ,在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的树突分枝模型中 ,抑制效果更强。那么 ,将使得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对抑制点落于兴奋点和胞体之间的要求变得不是那么迫切。所以 ,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的这种独特分枝模式 ,也许可以避免或至少减轻其在发育中可能会产生的连线的复杂性。并且 ,我们对得出的结论进行了电路分析 ,对方向选择性神经节细胞这种独特的分枝模式具有的?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快速心房起搏对家兔心房L型钙通道亚单位和Kv4.3钾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家兔36只,随机分成6组,经右颈外静脉穿刺置入电极于右房,分别给予0、3、6、12、24或48h快速心房起搏,停止起搏后取右房组织,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各时相点L型钙通道α1c,β1,α2亚单位,钾通道Kv4.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型钙通道α1c、β1亚单位在快速起搏6h后表达水平下调,并随着起搏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调。α2亚单位的mRNA表达在各时相点无显著差异。Kv4.3的mRNA的表达在快速起搏的24h和48h下降分别达55.50%(P<0.01)和59.12%(P<0.01)。48h后下降达到一个平台期。结论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L型钙通道亚单位和Kv4.3钾通道mRNA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99.
目的:克隆人KGF-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扩增,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获得编码人KGF-2的cDNA,并将其分别克隆入pBV220,pLEX和pGEX4T-1质粒中,研究其在不同表达质粒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得到的KGF-2cDNA经测序证明与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将其克隆于pBV220质粒中,在E.coli JM109中表达量相对最高,约占茵体总蛋白的4%;克隆于pLEX质粒中,在E.coli G1724中的表达量约占全茵总蛋白的5%;克隆于pGEX4T-1中,在E.coli JM109中的表达量可占到全茵总蛋白的20%。结论:采用GST融合蛋白表达质粒pGEX4T-1对KGF-2进行表达,较pBV220和pLEX具有明显优势,能实现对KGF-2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晖  张静 《医学与社会》2004,17(3):26-27,31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拟“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及“婴儿一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x^2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对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逐渐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儿童年龄大小、与小朋友相处好坏、母亲文化程度、父母对儿童的喜爱程度、父母听取孩子的意见情况、对孩子独立能力培养的态度等。结论 儿童年龄、母亲文化程度、教育方式对学龄前儿童社会生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