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7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31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4篇
内科学   83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7篇
综合类   795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4007篇
药学   338篇
  5篇
中国医学   263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340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12篇
  2015年   279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24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8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71.
糖网一号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及中药复方糖网一号对毛细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链尿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M)、二甲双胍组(A)、糖网一号小剂量组(B)及糖网一号大剂量组(C)(n=12),并设正常对照组(CON).每日灌药1次,6个月后测血流变指标,取视网膜行视网膜血管铺片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糖网一号和二甲双胍组血流变检测,两药相比,前者优于后者,糖网一号大剂量疗效优于小剂量用药.糖尿病6个月时模型组大鼠的血液有高凝、高粘现象,并出现了影周细胞、周细胞减少、微血管瘤等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其余各组视网膜病变与模型组相比明显较轻,大剂量用药组接近正常.结论大鼠糖尿病早期眼底和视网膜微血管超微结构已有改变,中药糖网一号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2.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认识增殖前期病变,判断是否进入增殖期以及应用对糖尿病黄斑病变进行诊断与分型等.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过程中,合理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将会提高对病变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3.
周晓虹 《中国药房》2004,15(7):414-415
目的 :研究进口与国产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成本 -效果。方法 :采用疗效观察和成本 -效果分析方法对进口与国产羟苯磺酸钙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与结论 :进口与国产羟基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相近 ,但国产品是更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74.

眼减压性视网膜病变(ocular decompression retinopathy,ODR)是一种由眼压降低引起的眼底多灶性出血性视网膜病变,且无法用其他机制解释。临床上多见于青光眼术后,也可发生在造成眼压下降的其他眼科手术。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容易漏诊。本文综述了国内外ODR的研究进展,从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防来论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不同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差异。

方法:DME患者96例96眼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35眼)、囊性黄斑水肿(CME,33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28眼),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后1、3、6mo,比较三组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注射次数及视力提高眼数的差异。

结果:随访6mo,三组患眼BCVA呈明显下降趋势(F时间=205.880,P时间<0.01),三组间比较有差异(F组间=3.472,P组间=0.042),其中DRT组治疗后BCVA改善最佳; 三组患眼CFT呈明显降低趋势(F时间=392.994,P时间<0.01),三组间比较有差异(F组间=5.046,P组间=0.012),DRT组和CME组的CFT降低程度优于SRD组。随访6mo DRT组的注射次数最少,视力提高眼数比例最高。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显著改善不同OCT分型DME患眼的视力,降低CFT,其中DRT疗效最佳,注射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从2015/06~2016/12共6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糖尿病组、丹红干预组以及空白干预组,后三组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Z)5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在大鼠建模成功后当日,丹红干预组每日腹腔注射5 ml/kg丹红注射液,空白干预组每日腹腔注射与丹红干预组等体积的蒸馏水。然后从视网膜血管病变和神经损伤两个层面进行疗效观察,血管病变层面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神经损伤层面行Tunel染色观察凋亡细胞,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形态。

结果:血管层面:正常组视网膜各组织结构显现清晰的层次,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较正常组结构紊乱,丹红干预组较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有所改善。与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相比,丹红干预组VEGF表达降低; 神经损伤层面:糖尿病组和空白干预组神经节细胞出现大量凋亡,丹红干预组凋亡细胞较之减少。

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有保护作用。通过下调VEGF,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后1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变化。

方法:选取2014-05/2017-06在我院行PRP治疗的92例92眼DR患者,采用OCT的DISC CIRCLE程序,测量分析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5mm范围DR患者PRP术前和术后1a(采用Follow-Up程序自动追踪模式)视盘周围RNFL厚度,按视盘上方(S)、下方(I)、鼻侧(N)、颞侧(T)4个象限分区所得的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DR患者PRP术后1a较术前视盘周围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和全周平均RNFL厚度明显变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RP治疗可导致视网膜RNFL变薄,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和考虑RNFL的损伤,更好地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机能对DR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8.
罗文  明媚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38-441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割术(VT)对PDR患者血清VEGF-A、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1/2018-01本院收治的PDR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VT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VT手术情况、并发症及VEGF-A、SDF-1、BCVA、CMT。

结果:两组术后血清VEGF-A、SDF-1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 B组VT手术时间、电凝止血、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 两组术后1d, 3mo BCVA、CMT明显低于术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VT可有效降低PDR患者血清VEGF-A、SDF-1水平,减少VT创伤及并发症,且可有效改善患者BCVA、CMT。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究microRNA-152-3p(miR-152-3p)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高糖诱导ARPE-19细胞并转染miR-152-3p mimics,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中miR-152-3p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IGF1和VEGF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IGF1和miR-152-3p靶向结合关系。

结果:高糖能够降低ARPE-19细胞活性,提高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中miR-152-3p的表达,提高IGF1和VEGF的表达; 而过表达miR-152-3p能够回调高糖诱导的细胞活性抑制及凋亡增加,抑制IGF1和VEGF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IGF1是miR-152-3p的靶基因。

结论:miR-152-3p可通过靶向IGF1基因调节VEGF的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活性抑制和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